蓝色恒星的特点?
越蓝的恒星温度越搞高。
光的颜色和恒星的年龄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恒星的大部分寿命都处于一个叫做“主星序”的阶段。在此阶段,恒星内部在进行氢的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则用来平衡引力的作用。
当星球内部的氢燃烧殆尽时,恒星的平衡即被打破,其形状大小和温度都可能发生改变。对于某些恒星而言,尤其是那些从形成起温度就很高的恒星,在“主星序”阶段其温度会下降,因此颜色会变红。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年龄大的恒星比年轻的恒星的颜色要红。
一般说来,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0000 K以上,如参宿七、水委一和轩辕十四等。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 K,如天狼星、织女星、牛郎星、北落师门和天津四等。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 K,如太阳、五车二和南门二等。红色恒星表面温度在3600~2600 K,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新建的光谱L型矮星的表面温度在2000~1500 K。
恒星的构成及特点?
如果仔细观察闪闪的星群,你一定会发现,星星的颜色不只是“银白”色一种,还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
恒星颜色的不同,是由它们表面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正如看似白色的光,都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构成的。星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的光线中蓝白成分就越多,这颗星看起来就越蓝。比如参宿一、参宿三就是蓝色的。表面温度在25000~12000开的参宿五、参宿七则呈蓝白色。牛郎、织女二星发白色光,它们将近115000~7700开。弱于白光的是黄白光,大犬星座中的α星南河三就是黄白色。我们身边的太阳,黄色光最强,因此有了“金太阳”、“金黄色的太阳”等赞词。比黄色弱一些的是橙色,其代表是牧夫星座中的大角星。表面温度偏低(在3600~2600开)的恒星呈红色,如红超巨星心宿二。
不同颜色的恒星,不仅表面温度不同,而且它们的光谱也不同。科学家发现,每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光谱。分析恒星光谱上的谱线,并与实验室中得到的各种元素的谱线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恒星大致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恒星光谱中绝大多数谱线已证实是地球上化学元素的谱线,绝大多数恒星的元素含量也基本与太阳相同。而颜色相同的恒星,光谱大致相同;颜色不同的恒星,其光谱也不相同。美国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根据恒星的温度高低,将恒星的光谱分为“O、B、A、F、G、K和M”七个类型,依次为“蓝、蓝白、白、黄白、黄、橙、红”七色,这就是哈佛分类法。
恒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如果仔细观察闪闪的星群,你一定会发现,星星的颜色不只是“银白”色一种,还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
恒星颜色的不同,是由它们表面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正如看似白色的光,都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构成的。星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的光线中蓝白成分就越多,这颗星看起来就越蓝。比如参宿一、参宿三就是蓝色的。表面温度在25000~12000开的参宿五、参宿七则呈蓝白色。牛郎、织女二星发白色光,它们将近115000~7700开。弱于白光的是黄白光,大犬星座中的α星南河三就是黄白色。我们身边的太阳,黄色光最强,因此有了“金太阳”、“金黄色的太阳”等赞词。比黄色弱一些的是橙色,其代表是牧夫星座中的大角星。表面温度偏低(在3600~2600开)的恒星呈红色,如红超巨星心宿二。
不同颜色的恒星,不仅表面温度不同,而且它们的光谱也不同。科学家发现,每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光谱。分析恒星光谱上的谱线,并与实验室中得到的各种元素的谱线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恒星大致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恒星光谱中绝大多数谱线已证实是地球上化学元素的谱线,绝大多数恒星的元素含量也基本与太阳相同。而颜色相同的恒星,光谱大致相同;颜色不同的恒星,其光谱也不相同。美国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根据恒星的温度高低,将恒星的光谱分为“O、B、A、F、G、K和M”七个类型,依次为“蓝、蓝白、白、黄白、黄、橙、红”七色,这就是哈佛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