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孙策偷袭许都,为何不肯回师防备?
曹操并非不肯回师,而是当时的形式让他根本没办法回师。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已经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袁绍和曹操之间,任何一方犯错,都会导致整个战略格局向对方倾斜。此时曹操本来就处于兵力方面的劣势,如果仅有的两三万兵力还要分散回防孙策,那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曹操必败无疑。所以他只能选择在官渡和袁绍死扛,至于孙策方面曹操根本就没有预案,只是前期做了一些册封和拉拢,但是这点小恩小惠怎么可能满足孙策这头老虎呢。
其实曹操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得到了上天的一点眷顾。正当孙策要出兵时,遭到了许贡门客的刺杀。孙策的性格更像一个敢爱敢恨的江湖豪侠,为人行事也比较直来直去,这一点的确向他自己临死前说的:比武打架我比孙权行,治国安邦还是孙权比我行。
所以孙策虽然攻城略地是一把好手,但是施政管理这一块硬伤不小。江东是被武力征服了,但是人心安抚这一块他做得不好,所以才有了许贡密信曹操的事情。他本来也还有机会安抚许贡,但是他居然鲁莽的把人杀了,这一下得罪了人,总要还回去的。历史就是这样必然之中也有偶然,留给我们后人很多的借鉴和教训。
当时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战局胶着,曹操是不可能回师的。很简单,若回师就等于是放弃官渡防线,战线崩溃后,岂不是拱手让袁绍南下入许都了吗?
在官渡之战时,汝南黄巾首领刘辟等人也趁机向袁绍示好,宣布背叛曹操,在袁绍处的刘备,也带着关羽、张飞前往汝南协同刘辟等人作战,四处扰乱曹操的后方。
曹操也对许都以南的安全做了工作分配,曹仁就是负责许都周边安全的主帅。他带着骑兵把刘备等人打跑了,保障了许都以南的安全。
《三国志·曹仁传》:太祖(曹操)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濦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曹)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所以说,孙策要想北上袭许,第一关是广陵太守陈登,第二关就是在汝南郡的满宠、曹仁。
【孙策袭许假想示意图】
曹操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南方的事,眼前的袁绍才是燃眉之急。此外,谋士郭嘉也断言孙策不久会死于非命,结果还真让他给说中了!
孙策在北上途中,在筹备船只的期间,中途跑出去打猎玩(都这个时候还想着打猎,也算是酷爱了吧),结果遭遇许贡家的三位门客刺杀,受重伤而死。他连广陵城门的边都没摸到。
最后,我顺便再说说曹操在官渡时期的战略布局。
许都以北,正面战场上,是曹操、曹洪等人率主力对抗袁绍主力军,曹操奇袭乌巢之时,就是留下曹洪守卫军营。
许都以东,兖州是程昱坐镇,夏侯渊在徐、兖、豫督办军粮,徐州臧霸在北上攻打青州袁谭。并征调青徐两州的军粮至官渡。
许都以西,以司隶校尉钟繇与河南尹夏侯惇坐镇,钟繇负责安抚关中诸将,让他们保持中立状态。
许都以南,就是曹仁负责了。
一目了然,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曹仁,都是曹操的开创基业的兄弟,同呼吸,共命运,在官渡之战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时,曹操自己对抗北面袁绍,其他三面都有自己兄弟坐镇——曹操玩得很稳。
孙策奇袭许都,谈何容易!
有一说一谈历史,无偏无倚话苍生。
欢迎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关注我。
谢谢悟空邀请。我来对“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孙策偷袭许都,为何不肯回师防备”我的看法
一、曹操官渡之战时,孙策战略重心在仇人荆州刘表身上,偷袭许都很可能是迷惑刘表的烟雾弹。
孙策是江东人,他的手下更擅长水战。孙策刚得到江东,最重要的的稳固自己的老巢,然后再考虑扩展。因此他的战略重心在荆州刘表,并不是中原地区。
孙策和刘表的关系就像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一样,是世代仇人,不可调和。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是被刘表的手下黄祖袭击杀死。
孙策只有占领刘表的荆襄九郡,江东才能稳固,跟中原地区争夺天下只是次要目标。
孙策如果偷袭许都,刘表很可能会偷袭他的江东,所以孙策肯定要先解决刘表这个“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才会争霸中原。
(官渡之战)
曹操跟袁绍的中原决战一触即发之际,孙策这时放出风来,准备偷袭许都,迎接汉献帝。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孙策偷袭许都的计划很可能是烟雾弹,为了迷惑刘表,假装偷袭曹操,实际上是要偷袭刘表。只不过,因为刺杀事件,让偷袭刘表的打算没有实施而已。
二、曹操对孙策早有防范,所谓许贡刺客很可能是曹操所派
曹操要跟袁绍在北方已经水火不容,决战已不可避免。他自热也要防备着有人趁他无暇后顾之际偷袭他。所以他自然有早做防备。
此时,许贡担任是吴郡太守,成了孙策的手下。不过许贡是忠心汉朝的,就给朝廷上书,让朝廷把孙策调到京师,以防今后尾大不掉。
结果许贡做事不密,书信被孙策截获,许贡一家都被孙策杀掉。后来,许贡几个逃跑的门客刺杀了孙策。孙策伤重而死。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孙策遇刺而死这个记载很让人疑惑,几个逃亡的门客在被通缉的过程中,怎么消息这么灵通,就能抓住孙策单人匹马的时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里面有第三只手在操控这一切。
(郭嘉曹操剧照)
这第三只手很可能就是曹操和他的谋士郭嘉。
孙策已尽得江东,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孙策要偷袭许昌。郭嘉却胸有成竹地表示:孙策轻狂缺少防备,只要有埋伏的刺客,孙策必然要死在匹夫手里。
郭嘉的论断也太精准了吧,他不仅能料到孙策会死,还料到孙策会死在刺客手里。这简直逆天了,堪比神仙了!
所以,从许贡门客精准的埋伏和郭嘉的论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曹操为了在跟袁绍决战之时没有后顾之忧,就派了一直专业的刺杀队伍,以许贡门客的名义刺杀了孙策。
三、曹操与袁绍官渡决战前,孙策已经死亡,不必回师
再回到题目,曹操听闻孙策偷袭许都,为什么布回师防备?
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孙策遇刺身亡是在公元200年4月,而官渡之战是在这一年的7月。
(孙策遇刺)
也就是说,官渡决战之时,孙策的问题已经被曹操解决了,也就不存在回军防备这个问题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孙策真正的目标是刘表,偷袭许都的消息只是烟雾弹,而孙策自己被曹操派人在官渡之战前刺杀了。所以就不存在曹操率军回防许都的问题了。
我是“@北冥説史”,爱历史,爱生活。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写文不易,感恩您的顺手“关注、点赞、评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三国志战略版S11官渡之战孙策战术选择推荐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