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情节变化?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全文情节变化如下:
1. 叹息:木兰当户织,却听到了父亲的叹息声,得知可汗大规模征兵,父亲年老体弱,弟弟年幼,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去参军。
2. 准备:木兰到集市买了马鞍和马匹,又到各个市场买了作战所需的各种用品。
3. 出征:早上辞别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早上离开黄河,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鸣叫声。
4. 十年征战: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度过了十年的艰苦岁月。
5. 辞官还乡:木兰胜利归来,可汗要给她加官进爵,木兰却拒绝了,只希望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
6. 家人团聚:木兰回到家中,父母和姐姐都出来迎接她,弟弟也长大成人了。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以前的衣服,出门去看战友,战友们都很惊讶,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子。
总之,《木兰诗》以“木兰是女郎”这一悬念为线索,通过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辞官还乡三个情节,塑造了一个勇敢、坚毅、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如下:
木兰诗中情节变化是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还朝辞官和还乡团聚是详写部分,而征途思亲和征战沙场则是略写部分。
这样的处理方式突出了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并对战争进行了隐含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