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你着迷吗,从新手到高手你经历了多少年?
从1926年的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到今天有近80年的历史,经历了几个技术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 1926~1951年胶皮拍时期,是欧洲乒乓球运动员的全盛期。这一阶段以稳健的削球打法为主。在此期间,金牌总数117枚,欧洲选手就获得109枚,占总数的93%。当时比赛主要靠稳健的削球取胜对方,因此,曾出现马拉松式的乏味比赛。如:男子团体曾打了31个小时,一场单打7个半小时,一分球花1小时20分钟。
乒乓球
在第11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时,美国运动员罗阿隆斯与奥地利运动员普里希比赛打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而采用抽签决定胜负,双方都不同意,裁判员只好宣布比赛无结果,致使第11届世乒赛女子单打无冠、亚军。(2)第二阶段 1952~1959年海绵拍时期,日本的长抽进攻型打法在乒坛引起不小轰动。1952年日本首次参加第19届世乒赛,率先使用海绵拍,一举夺得4项冠军,震动了世界乒坛。
直到第25届达到全盛时期,7项冠军中日本队夺走了6项,男子单打冠军首次由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得。海绵拍的出现,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峰。(3)第三阶段 1960~1969年球拍规格化,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称雄世界乒坛,优势仍保持在亚洲。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为我国夺得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标志着中国独特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的崛起。
乒乓球
1961~1965年连续3届(第26、27、28届)夺得男子团体、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在3届21枚金牌中,中国夺得11枚,占总数的52%。中国队既过了欧洲的削球关,又战胜了日本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震撼了世界乒坛。第29、30届时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参加,大部分金牌被日本运动员夺走,苏联队获得第30届女团、女双冠军,瑞典队获得第30届男双冠军。这表明欧洲开始回升,而亚洲仍然占优势。(4)第四阶段 1971~1979年欧洲复兴,欧亚对抗。
欧洲乒乓球选手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了经验教训,探索、学习并发展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吸取了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放弃了原有的削攻打法,创造了适合他们自己的两种新打法:一种是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打法,以匈牙利的约尼尔、克兰帕尔为代表;另一种是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打法,以瑞典的本格森、波兰的格鲁巴为代表。瑞典19岁的本格森在第31届世乒赛中,连胜中国和日本队强手,一跃成为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匈牙利的约尼尔和克兰帕尔夺走了男子双打冠军。
乒乓球
上述“弧快”和“快弧”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旋转较强,速度较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正反手都能拉弧圈球,回球威胁性较大。他们把旋转和速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乒乓球技术又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近台快攻打法也有了创新和发展。如:创造发明了正反手高抛发球,创新了正手快拉小弧圈、正手快带弧圈球,发展了推挡技术中的加力推、减力挡和推挤弧圈球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历届世乒赛中都显示了一定的威力。
另外,我国的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横拍削攻结合打法,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了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战胜了不少欧洲著名选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第36届世乒赛中,中国队夺得全部7个项目的冠军,同时,5个单项的决赛全是中国队员,开创了世乒赛所有冠军被一个国家囊括的历史。在第31~39届世乒赛中,金牌总数63枚,中国队共获得42枚,占金牌总数的66.7%。
乒乓球
(5)第五阶段 1981~1999年欧亚男队势均力敌,竞争更加激烈,亚洲女队称雄乒坛。在这时期,欧洲的弧圈球和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主要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拉、冲、扣结合自如,同时,吸取了中国队的发球、发球抢攻和接发球前三板的特点,冲破了亚洲前三板的技术优势,研究出了对付中国横拍两面不同性能攻削结合打法的有效战术。因此,中国男队在第40~42届世乒赛中痛失男子团体冠军,均被瑞典队夺走。
第43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行,中国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又一举夺得全部7个项目的冠军。第44届世乒赛在曼彻斯特举行,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中国队获得其余6项冠军。第45届世乒赛原定在南斯拉夫举行,因受战争影响而改在荷兰的埃因霍温,共进行了5个单项的比赛,冠军全部被中国队夺得。而1999年的世界杯男子单打比赛,其冠、亚军被欧洲选手夺得。
乒乓球
2000年4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团体比赛,男团冠军又被瑞典队夺走,第46、47届中国队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男队形成了欧亚两洲势均力敌的局面,女队则是亚洲一直获冠。纵观70多年的世界乒乓球运动经历,其结论可简单概括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器材、球拍和规则的改革,离不开运动的创新及其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各种打法的建立。特别是进攻和防守、旋转和速度之间的互相斗争和互相促进,促使乒乓球技术得以不断地发展。
乒乓球
小编感觉,乒乓球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这就是攻中要防,防中有攻,速度要加旋转,旋转中要有速度。一个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如果只会防守不会进攻,或者只会进攻不会防守,只会快而没有旋转的配合,或者只有旋转而不具备速度,只擅长对付一种打法,而不能对付各种不同打法,都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当今世界乒乓球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积极主动、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战术多样化、无明显漏洞”,也就是以自己的特长压倒对方,而不让对方抓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技术形势的发展。在国际乒坛上,谁具有独特的新技术、新特点,谁就将是胜利者
结合自身经历,着迷吗?确实着迷,见了打球的就想打那种感觉。但是从新手到高手经历多少年?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好回答。首先,高手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怎么才算高手?每个球友都不会满足自己现在的水平,都想进一步提高自己,每个人心里的“高手”这概念也不相同。我就说说新手提高水平经历的过程吧。
如果说想一直打乒乓球,把乒乓球作为陪伴自己余生的一个爱好,那么起初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这里的专业人士可以是乒乓球教练,也可以是身边有基本功的球友,在你学习过程中可以给你提供正确的意见和指导那个人。
1.练习基本功,形成基本框架。
建议基本功异地和过程很枯燥很无聊,但是看到自己进步会很开心,也会充满激情,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定型,形成肌肉记忆,并且在出现错误时要有人给出正确的指导,让自己的错误得到及时的改正。包括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左推右攻,两点三点等等各种基本的练习,在学习初期就要意识到脚步的重要性,在框架形成的同时要认识脚步的重要性,加入脚步的练习。练习基本功的过程贯穿整个乒乓球运动的全过程,就像是你做数学题随时用到乘法口诀这样的道理。但是前期学习的过程可能一两年可能三四年,这依赖于自己学习时间的投入,以及天赋方面的影响。
2.基本功到实现的转化。就像是你把乘法口诀背会了,现在让你去做数学题,运用你学的乘法口诀。实战跟平时练球大不一样,原因在于,实战中来球的不确定性,不像是平时训练,下一个球的旋转落点你都知道。实战也是需要自己去多大比赛慢慢摸索。
3.对比赛的掌控能力。比赛中要随时根据自己的比赛状态,自己对手的比赛状态,来调整比赛节奏,或快或慢,或改变自己战术。这种适应比赛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日常积累的。
球友们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练球,乒乓球真的没有捷径,就算是捷径也是在努力练球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我们打的每一下球都是从新手到高手的蜕变。大家一起加油!!![耶][耶][耶]
乒乓球是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192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60年代以来,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乒乓球开始在世界上称霸,乒乓球运动也长盛不衰。
好吧,基本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说说我是如何学会打乒乓球的。我是小学二年级就学习打乒乓球的,学校一张简易乒乓球桌子,连乒乓球网子都没有,是用两块砖头一根竹杆做的网子,学校练了再回家里练,家里乒乓球桌子就是祠堂里的祭祀神台,长方形的,节日用来祭祀用,平常用来打乒乓球,大家排着队等着“考试”,第一个球赢了,考试及格,才可以打21个球,真好玩啊!记得60年代还参加过一次乡镇人民公社级的乒乓球比赛。以后读中学,到部队,到机关,都坚持了打乒乓球。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尤其后来参加过几次省直机关乒乓球大寒,每次都有明显进步,还获得过省直机关运动会乒乓球赛第6名,已经算可以啦!
退休以后,仍然坚持每天打打乒乓球,还参加省老干部乒乓球协会,做了几年省老干部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特别对怪拍、怪球、怪手,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在近200余人的乒乓球协会比赛中进入了前8,心情感到很高兴。还代表厅机关老干部多次比赛,每次都拿回一块奖牌,心里也甜滋滋的!实话实说,这个成绩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退休多年,坚持运动,其乐融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老有作为,还参加了省诗词学会,曾被中华诗词论坛评为“新时代爱国诗人”,真是很惬意啊!别妒忌啊!谢啦!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从新手到高手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