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解除紧箍咒的方法,为何孙悟空却不用?
在网上的确有很多人探讨孙悟空解除紧箍咒的方法,无非是拿起金箍棒一棒子下去把师傅唐僧打死。暂且不谈《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版的区别,只说按照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理解,孙悟空如果用这种方法解除紧箍咒无疑是自寻死路。
假如在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之前,也就是大闹天宫时被人用紧箍咒控制,那时的孙悟空可能天不怕地不怕想到一棒子把念紧箍咒的人打死,甭管那人是师傅唐僧还是观世音菩萨甚至是如来本人。即便是取经初期,刚开始忍受紧箍咒之苦时,悟空有那么一个瞬间也有想把师傅打死的冲动。
不过悟空经过五指山下五百年磨难后,终究不再是刚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懵懂小正太,也不是刚学艺归来的神勇小霸王,更不是大闹天宫时的无敌闯祸王,取经路上的悟空已经开始懂得了收敛,学会了忍让。因为他清楚认识到自己以后的路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只有保唐僧西天取经方能通过考验,修成正果。反之则为逆天而行,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至少会紧箍咒的人肯定不止唐僧一个,这一棒子举起来也许很容易,可打下去打死的不仅是师傅,也意味着自己将自己杀死。
逞一时之快,葬送的确是自己的整个将来。我想,不仅是“天地灵气”幻化而成的悟空,即便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几乎不会做出这么傻的决定!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文化频道创作者@姐是才女 交流更多有趣的信息。
头上戴着的是有形的金箍,但背后却是有无形的金箍。
所以不是去掉头上的金箍就完事了,如果背后无形的金箍去不掉,那就没什么意义。
在被压在五指山下之前,这时的孙悟空桀骜不驯,狂妄自大,按这个时候的性情,孙悟空肯定会去掉金箍,干掉唐僧。
但是经过五百年的沉淀和反思,孙悟空学会了很多东西,并且磨去了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学会了低调,学会了隐忍。更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他打不过的人,如果不听话,很可能会被人收拾,再压在山下几百年。
所以,孙悟空想去掉头上的金箍,只能听话的去西天取经,甚至在碰到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过程中不惜给妖怪下跪磕头,被气的痛哭流涕。
知道?知道什么?怎么知道的?臆测
按《西游记》原著所示:
——如来佛祖将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全权交给观音菩萨这个高徒、大秘去安排后,观音菩萨在如来灵犀或默许下,为更好约束顽劣尤在的孙悟空,也是为一个连缚鸡之力都没有的唐僧,更好“管控”一个非人、而有神力的徒弟孙悟空,送与唐僧伏徒套餐:一段特制的紧箍咒、一个现磨的紧箍圈。后为笼络猴心、平衡事态,又送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
——孙悟空本是天地之灵化身,非常人可比。石猴固然有灵性,也跟菩提祖师学了些法术、本领,但终究法力无边,在众仙云集、众佛辉煌的天庭,他那些本领也就三脚猫的功夫(一直怀疑西游记很有贬道扬佛的主观)。经如来早以安排、洞察的大闹天宫并被压在五指山下后,孙悟空自然就有自知之明了,也才能忍受于认一个凡夫俗子为“师傅”(也就一领队的,连导游都算不上,只不过,孙悟空心知肚明唐僧有如来佛祖背景的来头)。实际上,孙悟空注定只会认菩提师祖为唯一师傅。
——再说紧箍咒,解?拿什么解?怎么解?一是无法解(密钥在观音菩萨那,而唐僧必然是打死也不说的),二是懒得解(不陪唐僧取得真经,休想!没门!)。孙悟空很清楚任务完成了,自然会如释重负,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包括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知道,因为他们都是有身份证、也早已合法注册了的佛门人)——所以,就不想那些了……
孙悟空明明可以用金箍棒画圈保护唐僧,为何只画一次就再也不画了?
“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
不同于电视剧,原著中在“尸魔三戏唐三藏”时,孙悟空并没有画过圈子,只有金兜山这里用过一次。那么,威力如此强大的“保护圈”悟空为何仅仅用了一次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实力决定上限
用悟空的话说,这圈犹如铜墙铁壁,虎豹狼虫、妖魔鬼怪皆不敢进。虎豹狼虫就不必说了,毕竟唐僧的身边还有八戒和沙僧,再凶猛的野兽也不可能伤得了唐僧,而重点在于妖魔鬼怪。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词,有来有去、小钻风是妖,九灵元圣、云程万里鹏也是妖,孙悟空的金圈能防住什么级别的呢?
网上很多人质疑,甚至提出这不过是悟空忽悠唐僧的话,是为了让唐僧不乱走所使的稳军计。个人觉得应该不会,孙悟空的神通不少,法力修为也不低,而且他并没有信口开河的习惯,所以金圈应该有效,只不过他的威力是有上限的,我并不觉得以孙悟空的能力能够画出绝对防御的金圈,别说是他,即便是如来、老君也未必能做得到,因为在五星相生相克的神魔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所以,金圈的防御性应该和施法者的修为息息相关。经过被压五行山的教训以及多年的沉淀,孙悟空虽然依旧傲骨不减,却没了当初的“年少轻狂”,西天取经一路走来,各路神佛的童子、坐骑、山精野怪他见识了不少,有的有独门神通,有的法宝威力惊人,很多实力比他都只高不低。试想一下,如果对手连孙悟空本尊都敌不过,他画的圈又怎么可能挡得住呢?
孙悟空虽然没有撒谎,但是对于金圈的功效说得很模糊,就像《水浒》中武松说自己三拳两脚打死老虎一样。所以,他很少画金圈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金圈比较“鸡肋”,因为一般的妖怪八戒、沙僧足以搞定,而实力强到超过自己两个师弟程度的话,金圈又阻挡不住,所以金圈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挡得住外来之敌,却拦不住出去的心
孙悟空在讲述金圈功效时说得明白,此圈虽拦得住山精野兽,却困不得人,若是圈中人自己走出去遇了危险,那便神仙难救。为此,悟空再三叮嘱唐僧,还特意嘱托沙僧,用他的话说,唐僧坐不住。
可惜,这近似絮叨的叮嘱被八戒几句话就破了。唐僧这拖油瓶就是这样,谁本事差爱捣乱便听谁的,而且吃一百个豆不嫌腥。悟空知道八戒是个碎嘴子,专门和自己唱对台戏,所以叮嘱了沙僧,可惜沙僧又是个没主见的,悟空在他听悟空的,悟空走了,他顶多劝一句,眼见作用不大便随波逐流。说句题外话,这一路取经,孙悟空是当爹又当妈,操碎了心。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说是八戒的蛊惑,不如说是唐僧心之所向,只不过是被猪八戒说中了心中所想,所以趁势就离开了悟空的金圈。
拦得住洪水猛兽,内部却乱了,这是最让悟空气愤又无奈的事,既然画了等于没画,后面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呢。
综上所述,与其说悟空的金圈是挡妖魔,不如说是为了让唐僧安坐,避免乱走招灾惹祸。可惜,唐僧有一颗“反抗躁动”的心和两条闲不住的腿,白白浪费猴子的苦心。所以,悟空画了一次后再没有画过,毕竟白费工夫的事做一次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