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南极仙翁为何称广成子为“副仙”?究竟怎样才算“正仙”?
南极仙翁, 现代影视作品创造出的人物,其原型“寿星”,为中国古代神话仙人。寿星老人,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由于掌管福、禄、寿三星差事,是老百姓认可度,最高的神仙之一。
提到南极仙,就不得不提鸿钧老祖,在《封神演义》中,他的身份是“道祖”,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都是他的开门徒弟,后代徒弟众多,南极仙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门下高足众多,燃灯道人、财神赵公明、文殊、普贤、观音、惧留孙等,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
文殊、普贤和观音,都是佛教界著名的人物,居然出自“道祖”门下,其中含义不言自明,儒、释、道“三教”本一家,最后向玉帝称臣,但听命不听宣,也不在封神范围之内,所以设想,很明显是将仙权与神权分开。原因是封神要比成仙,容易的多,只要死于这段时间之内,灵魂无处安放,有人推荐,成神并非难事。
而成佛、成仙,由要靠个人的悟性与修炼,当然投靠良师也很重要。按说鸿钧老祖,该很满足,道门如此兴旺,他也称得上桃李满天下了,可是,他老人家并没有这么想,“以仙根行浅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换句话说,各人自有各自的造化,不可强求,也无法统一。
所以南极仙翁,称广成子他们为“副仙”,也在正常不过了。显然,要比那些已经是死人,但是连个封神榜,都上不去的人强太多了。
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出现了无数的修真仙人。比如元始天尊所创立的阐教,享有“奉天承运御道统,总领万仙镇八方”之美誉,玉虚宫中散仙众多,其中根行深厚者不计其数。而通天教主创立的截教仙人数量更多,享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之美誉。
当然,诸多仙人之中,也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相比起来,阐教仙人出身清正,均由人类精英修炼成仙,而截教仙人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所以向来是阐教瞧不上截教,包括天庭招募人才,也瞧不上截教。
在封神世界,仙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是无极混元大罗金仙,如盘古、鸿均等。第二等是混元大罗金仙,如老子、元始、通天、准提、接引、女娲等圣人。第三等是大罗金仙,如截教随侍八仙、阐教十二金仙,以及散仙赵公明、云中子、度厄真人等。第四等是人仙,如姜子牙、申公豹等。
还有就是陆压、燃灯、南极仙翁、多宝道人、孔宣、三霄等准圣级仙人,他们介于大罗金仙和混元大罗金仙之间,修为如果再提升,就进入"混元"境界。
不过,在封神世界,仙的分类其实还有许多种,除了以上按修为层次分,还有按"正副"标准来分的,即所谓的"正仙"、"副仙"。
《封神演义》原著第六十五回,殷郊用番天印打得周营高挂免战牌,燃灯要求广成子去借东南西北四旗破番天印,轮到向瑶池金母借"聚仙旗"时,龙吉公主曰:"此旗,别人去不得,须得南极仙翁方能借得来。"于是广成子跑到玉虚宫求南极仙翁去借旗。
南极仙翁知道后,即忙收拾,换了朝服,系了叮当玉佩,手执朝笏,离了玉虚宫,足踏祥云来到瑶池,俯伏金阶,口称:“小臣南极仙翁奏闻金母"。在奏报中,南极仙翁有一句话提到了广成子:"今有玉虚副仙广成子门人殷郊。"这里明确道出了广成子的身份:玉虚副仙。
我们知道,广成子乃玉虚宫击金钟的首仙,位列十二金仙之首,其在阐教的地位,元始天尊之下,仅次于燃灯道人、南极仙翁,完全可以称得上阐教第四号人物,可是在南极仙翁口中,他还只是个"副仙",连朝见瑶池金母的资格都没有。
如此推算,广成子之下所有阐教的大罗金仙,包括与其对应的截教诸仙,其身份也都只能算"副仙"。而所谓"副仙",顾名思义,自然是指未修成正果的仙人,按照原著的话来讲就是"三尸不斩,六气未吞,空用功夫千载。"在封神世界,如果仙人未斩三尸,修行千年后就会"杀罚临身",假如没有度过杀劫,自然就不能修成正果。
在封神大战中,三霄娘娘、赵公明、金灵圣母等就是没有度过杀劫的"副仙",最后死于非命被封神,而十二金仙则险过黄河阵,历经诛仙阵、万仙阵未亡,其实算是度过了杀劫,等待转正。
由于瑶池金母乃天庭女主,身份尊贵,所以尚未度劫转正的仙人是没有资格朝见她的。而阐教这边,元始之下,仅南极仙翁已度过杀劫,而且拥有仙箓,所以他有"朝服"、"朝笏",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正仙"。
因此,在封神世界,能够得到官方认可的"正仙"数量非常有限。老子、元始、通天、接引、准提、女娲、天地人三皇等圣人拥有万劫不灭之体,应该是正仙,也拥有仙箓。燃灯、多宝等应是正仙但无仙箓,也拥有不死之身。而陆压、云中子、度厄真人等是散仙,虽已度劫获得长生,但终究未入真流,自然入不了正仙之列。
在封神演义中,阐教的教主是元始天尊,副教主是燃灯道人,但实际上的掌事人是南极仙翁,而且,十二金仙的授课,也是南极仙翁在进行着。

广成子是十二金仙之道,著名的仙人,南极仙翁这个实际的掌事人,其实就是正仙,相当于封神榜上的正神,而广成子是大师啊,本身协助南极仙翁做很多阐教内的事情,所以,南极仙翁称他为副仙,也就很正常了。
一个人副的负责人,一个是正的负责人。副仙,并不是说,广成子连仙都算不上,只能算半仙、副仙。
错了,副仙是指职位,相当于阐教副总裁的意思。广成子,那当然是妥妥的金仙了,而且,修为离大罗金仙,不远了。
首先说结论:南极仙翁的奏对中“玉虚副仙”指代的是殷郊而不是广成子,广成子是文中明确的玉虚十二仙之一,而殷郊作为广成子的弟子,未入真仙之境,却又不是凡胎肉体,自然就是副仙了,而且殷郊出身于广成子门下,称其为“玉虚副仙”没毛病。
在《封神演义》中,为了应誓,让殷郊死于自己发誓的“在西岐而受犁锄之厄”,同时应对殷郊手中的番天印,在燃灯道人的提示下,广成子去老子那里借来了离地焰光旗,又去西方教教主那里借来了“青莲宝色旗”,最后在“素色云界旗”这里卡壳了,不知道此旗到底在谁手中,后来还是在龙吉公主无意间的透露中才知道“素色云界旗”就是瑶池金母所持有的“聚仙旗”,并且龙吉公主还透露此旗只有南极仙翁能借来,于是广成子就拜托南极仙翁去瑶池金母那里去借“素色云界旗”,南极仙翁换好了朝服,收拾停当了就到瑶池金母的瑶池金阙去求见金母。
话说南极仙翁俯伏金阶,口称:“小臣南极仙翁奏闻金母:应运圣主,鸣凤西岐,仙临杀戒,垂象上天。因三教并谈,奉玉虚符命,按三百六十五度封神八部,雷、火、瘟、斗、群星列宿。今有玉虚副仙广成子门人殷郊,有负师命,逆天叛乱,杀害生灵,阻挠姜尚不能前往,恐误拜将日期。殷郊发誓,应在西岐而受犁锄之厄。今奉玉虚之命,特恳圣母恩赐聚仙旗,下至西岐,治殷郊以应愿言。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具疏小臣南极仙翁具奏。”俯伏少时,只听得仙乐一派。
在这里有一句话让人很费解,“今有玉虚副仙广成子门人殷郊,有负师命,逆天叛乱,杀害生灵,阻挠姜尚不能前往,恐误拜将日期。”,这里有个定语“玉虚副仙”,那么这个玉虚副仙到底是说的广成子还是殷郊呢?
我个人认为,根据语境而言,还是指的殷郊,其中玉虚副仙和广成子门人都是殷郊的定语,其实也可以说是“广成子门人玉虚副仙殷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广成子是文中一再说明的十二代上仙之一。
只见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黄龙真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十二代上仙,齐齐整整摆出。
又见袁天君跨鹿而来,便叫:“你们十二位之内,乃是上仙名士,谁来会吾此阵?乃令此无甚道术之人来送性命。”
老子道罢,与元始各回玉京去了。广成子与十二代仙人,俱来作别曰:“子牙,吾等与你此一别,再不能会面也!”子牙心下甚是不忍分离,在蓬下恋恋不舍。
按照书中描述,广成子应该已经仙人了,而不是副仙,副仙其实就是没成仙人,或者说是半仙,确切的说就是还在修仙的人,所以明显“玉虚副仙”指的就是没成仙的殷郊。这个词实际上既指明了殷郊的师承关系,又指明了殷郊的修行水平,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奏对的场景。
至于为什么龙吉公主说只有南极仙翁可以去借此旗,我个人觉得可能并不是说其他人不是仙人身份的问题,毕竟文中也曾明说十二仙中也有人赴宴蟠桃会,文殊广法天尊就明确的写到“玉虚宫元始门下,十仙首曾赴蟠桃”,可想而知,他们并不是没有仙人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格去借!为什么?因为在瑶池金母那里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而仅凭一个仙人的身份想从瑶池金母那里借来重宝,有点痴人说梦了,说白了就是他们没有那个面子!
那为什么南极仙翁有这个面子呢?实际上南极仙翁也没有这个面子,有面子借旗子的实际上是元始天尊,南极仙翁作为随侍元始天尊的阐教弟子,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代表元始天尊的意思,所以阐教并不是只有南极仙翁可以借到聚仙旗,老子、元始天尊估计都有这个面子,只是那两人不见得会搭理这事,所以只有南极仙翁有可能会去做这件事情,要不然的话,燃灯道人自己为什么不去呢?毕竟仅从辈分和实力来看,燃灯道人也不比南极仙翁差了,关键还是差在身份上了,南极仙翁是可以代表元始天尊的,而燃灯道人不行!当然理论上玄都大法师也可能可以去,毕竟他随侍老子,应该也可以代表老子的意志,可惜的是,老子自己都不太愿意牵扯太多红尘事务,他的弟子显然也不可能太上心这事,所以龙吉公主说得没错,只有南极仙翁能借到。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封神召唤师广成子值得培养吗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