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赵佶,宇文邕和柴荣,古代哪些皇帝之间命运惊人的相似?
李煜和赵佶都是文学奇才、治国庸才!两人亡国后受尽屈辱命运极其类似。他两人都本非继承人却在命运捉弄下登上皇位,李煜的哥哥如不是意外死亡帝位轮不上他,赵佶本是端王若不是前任皇帝无子也轮不上他这个兄弟!两人是捡漏的赢家。宇文和柴荣两人都是给别人做嫁衣!
再给你说两个,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苦命出身的草根皇帝。都杀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继承人战乱之后,都出现了盛世。

这两个草根皇帝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成了万人之尊。当然,由于他们出身草根,对自己极为不自信,刘邦平顶异姓诸侯王,剿灭了不少的功臣。而朱元璋也差不多,只不过性质更恶劣一点儿。随随便便的就发生了传说中的火烧庆功楼,具体已不可考。但足够说明他的确很残忍。还有人把朱元璋的画像画得奇丑无比,大下巴子,不知道跟他残暴有没有关系。之后在继承人身上,刘邦勉为其难的立了自己的嫡长子,后来被吕氏专权,经过一番战乱,才传给了自己的四儿子刘恒,之后就出现了文景之治,封建王朝第一个盛世。朱元璋也一样,他自己的嫡长子没到继承皇帝之位就死了。这就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所以他就离了自己的孙子为皇帝。之后就发生了靖难之役。也是朱元璋家的老四朱棣,成了皇帝之后,永乐皇帝开创了永乐之治。还真是挺巧合的。
他俩真的是挺像的。
有一个命运或者说只是人生的某一个侧面相似的例子,相对来说冷门一点。
有一个老太监回忆,宋高宗赵构将要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宋徽宗赵佶梦见吴越国国王牵着自己的御衣说:
我好好地来朝贡大宋,却把我留住了,终究要还我山河,待我让我的第三个儿子来。
还有一个服侍过宋高宗生母韦太后(韦贤妃,显仁皇后)的老宫女则说:
显仁皇后将要生宋高宗的时候,梦见一个金甲神人自称是钱武肃王,醒来生出了赵构。
钱武肃王是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而所谓朝贡大宋被留住的是吴越国最后一任国王吴越忠懿王钱俶,也就是钱镠的孙子,而钱俶的第三个儿子则是在宋朝官当到潍州团练使的钱惟渲。
于是,故事有了两个版本,一就是钱镠本人前来投胎,二是钱镠的曾孙钱惟渲前来投胎。
这个故事的另外说法就是徽宗梦见钱王或者明确是钱武肃王乞还两浙旧疆甚恳(或者说夜来被钱王取两浙甚急)。
徽宗看着初生的儿子赵构的脸,开玩笑说他酷似浙脸(浙江人的脸)——考虑到韦太后其实祖籍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所以这句话可能是真的存在的,这不是怪力乱神的转世故事,是一个遗传学的故事。
无论具体细节如何,产生这样故事的背景就是宋高宗建炎南渡定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南宋在两浙一带统治了150多年。
仅就故事本身来说,钱俶来讨要两浙相对比较合理,但是钱镠寿命81岁,与赵构正好相同,所以也被引入这个传说故事中——有人要说吴越国王不是皇帝,这也有道理,不过关起门来他们也是给逝去的国君上庙号啥的,勉强算是吧。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要相对复杂些,因为它牵涉到了四个王朝的四个时代,以及性恪各异、禀赋各异的四个帝王之间的爱恨情仇。
先说李煜和赵佶,两人都大名鼎鼎。一个是南唐后主兼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的"大才子″,一个是北宋帝王兼留有"靖康耻"的千古奇辱和"瘦金体"的千古奇观的大书法家;两人同为帝王却有造诣高深的雅好,两人却有相同令人叹息的境遇:两人的祖辈传下来的基业都在他们手里毁于一旦。唐后主在北宋太祖做了亡国奴期间还把"小楼昨夜小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进《虞美人》,从而在宋太宗面前思念故土而丢掉性命。赵佶则和他仓促传位的赵桓一起,上演了灾难深重的"靖康耻",和他的后宫多达三千多人被俘虏押走金国而魂归他乡,客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可悲可叹。
相反,宇文邕和柴荣的人生,就像漫长的夜空中的流星般光彩夺目。宇文邕自为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同中原汉民族的长期融合中受到了汉文化的熏陶,他励精图治,对自己民族的鲜卑旧俗有深刻的审视。他十二岁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成为了少有的少年英雄,后出镇同州,被封为大将军,乘势灭掉北齐。宇文邕是少有被人称颂的皇帝,他生活检朴,关心民间疾苦;改制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久经战乱的北方回归盛世。
柴荣和宇文邕比,就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柴荣由于天姿聪慧,一直深受其姑父后周太宗郭威器重,治理澶州期间,"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更为人称奇的是,柴荣能够从姑父郭威手里接过皇位,自是非等闲人。在位期间,南征北战,败后蜀、摧南唐、破契丹,取其秦、凤、成、阶,江北、淮南等18州。他整军练卒、招抚流亡、减少关税,后周为之富庶,百姓安居乐业。
比较四位帝王的一生,不难看出是"业精于勤荒于嬉"。李煜、赵佶在文学和书法上取得的成就,若为凡人,则应该青史留名,为人敬仰。可惜二人身为帝王,帝王的首要任务,是要敬其帝业,应该以宇文邕、柴荣为楷模,强军强国、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在此基础上再谈文学和书画这些雅好,也不是不妥。
可悲的是,二人在自已的帝王宝座上,荒废了原本就该同宇文邕和柴荣那样去振兴的帝业。不过这些,都随着李煜的诗词和赵佶画花鸟虫鱼的书画而渐行渐远。更为荒唐的是,赵佶不理朝政,还重用奸臣高俅、蔡京、童贯之流,还用国力去推动大众都和他那样去"写写画画"。李煜也一样,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已的子民怎样才能"春华秋实”而不是"春花秋月"。二人最终做了可怜又可恨之人,国家衰亡也就无法避免了。
开国皇帝都觉得前朝皇子是威胁,为何赵匡胤善待柴荣儿子?
这个问题。。
说几句。
第一,赵匡胤确实是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厚道了。
第二,老赵确实立了碑,规定要善待柴氏子孙。
第三,但是!!!柴宗训,就是柴荣的儿子,原本继位却被老赵夺了位的那孩子,后来死得很快并且不清不楚。
帝王无情,对他们来说,权力永远重于一切,老赵虽然厚道,但终究是政治家。
赵匡胤因为陈桥兵变,从柴荣的儿子,一个6岁的幼主手中夺取了皇位,这本来就在道义上显得理亏。一是赵匡胤是柴荣一手提拔培养的殿前都指挥使,总领国家军务;二是当时朝廷仍有前朝大量文、武官员,所以,赵匡胤善待柴荣后人并题写铁眷挂于柴家,一是堵众臣之嘴,二是自己感到亏心以求心理平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皇帝成长计划2柴荣隐藏剧情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