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正史,还是,野史?
三国演义》不能算是史书,只能说是小说。正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史》(也有说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其它的史书就称为野史。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在于是不是官方编纂的。《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另有新元史和清史稿被合称为二十六史。其他有名的野史:《春秋》,《吕氏春秋》,《资治通鉴》等等。
三国志是小说吗?
《三国志》不是小说。三国志是史书。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国别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三国志是哪六传?
武帝纪第一,文帝纪第二,明帝纪第三,三少帝纪第四,后妃传第五,董二袁刘传第六,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诸夏侯曹传
荀彧攸贾诩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钟繇华歆王朗传
程郭董刘蒋刘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任苏杜郑仓传
张乐于张徐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任城陈萧王
1.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分为魏书,蜀书,吴书三个部分.魏书共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2.除第魏书三十卷: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外,其他全是人物传记,但又分为单传和合传两种。
3.三国志一种有1-11这些版本
其中玩的比较多的有9-11这几个版本
另外也都有PK版的
1. 三国志包括了《魏志》、《蜀志》、《吴志》、《晋志》、《齐志》、《后魏书》这六传。
2. 这六传分别记录了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历史,以及晋朝、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每一传都详细记载了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3. 此外,三国志还有一些附录和补遗,如《三国志补》、《三国志集解》等,这些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对三国时期的了解。
研究三国志不仅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深入探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师傅和徒弟的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演义,前者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后者作者在《三国志》基础上,自己主观创造的,只能当小说来看,经不起推敲。
所以要了解三国历史,就看《三国志》,要说故事的趣味深长,有血有肉,精彩程度,还是《三国演义》好看。
巜三国志》晋朝陈寿著的史记,《三国演义》则是小说。罗贯中不愧是大作家,他将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贯穿到小说中,成了这部巨作的主轴线,刻划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张飞高大威猛。《三国志》中的诸葛亮,用现在的尺码兑算,身高1.84米,伟岸挺拔,刘关张远不如诸葛亮,罗贯中巧妙地根据读者的审美观作了调整。
《草船借箭》人共皆知,其实不是诸葛亮干的,是孙权的杰作。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犯,却不谙水性,东吴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孙权命人造一船大木船,趁着夜雾,直逼曹军营地。孙权坐镇木船指挥,他料定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贸然出击。果然,曹操只下令放箭,不许出兵。一个时辰后士兵禀告:"左侧开始倾斜。”孙权下令掉转船头,让右侧继续受箭。拂晓前,木船返回东吴港口。
《空城计》却是赵云为救老将黄忠,率少数人马冲入敌军重围,救出黄忠后,杀开一条血路,被逼退入一座蜀军孤城,魏军数万人马尾随而来。蜀军城中仅千余人马,赵云急令士兵在后山砍伐树校,绑在一百匹马尾巴上,然后来回奔跑。赵云下令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单枪匹马冲出城,挺枪勒马,猛然喝道:"常山赵子龙在此!”
魏军主将见城内后山灰尘滚滚,赵云单枪匹马挑战,疑有埋伏,便下令撤兵。
《草船借箭》和《空城计》集中在诸葛亮的身上,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更能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诸葛亮是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千百年来早有定论。罗贯中大量地描写他的正能量,使读者对诸葛亮的为人敬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