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呢?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十分重要,为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中小学教育如何,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怎么强调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1. 一定要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勤劳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劳动的习惯要让孩子们养成,劳动的重要性要让孩子们懂得;
2. 一定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让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深入孩子的内心;
3. 一定要加强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了解国家,进而热爱国家,让孩子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4. 一定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教育,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技术落后就要挨打,科技发达强大,国家才能强盛;
5. 一定要加强体育运动教育,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拥有健康强健的身体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6. 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多种兴趣爱好,要让孩子们拥有美的心灵,奠定孩子们人生幸福的基础;
7. 一定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
8. 一定要加强高效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
9. 一定要加强传统美德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10. 一定要加强人生的意义的教育。
总之,中小学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人生的幸福,家庭的未来。
现在对中小学孩子的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教育,还得注意心理教育。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心理教育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接下来老牛就具体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中小学的孩子。
一、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将这一点放在首位,是因为现在很多孩子是温室中的花朵,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没有感受过压力、失误、挫折,遇事有老师、家长的关系,天大的事有别人帮忙顶着。可是,调查研究却发现现在孩子自杀率远高于过去,心理抑郁、心理压抑的孩子所占的比例也远超以前。现在的孩子不快乐吗?他们是快乐而孤独的。曾经,小院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爬树,抓蛐蛐儿,叠纸牌,玩陀螺……现在的孩子拿着手机就能坐一天,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孩子的交谈都是王者荣耀。
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大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体会什么是失败,什么是挫折,并积极引导孩子朝阳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让孩子长期沉溺在游戏世界,一个人的世界,带孩子出门见识见识广阔的世界。
当孩子成绩考差,比赛失败,不要总是斥责,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孩子,让孩子正面失误。
二、品德培养
成绩好、优秀的人,并不代表品德优良。这不仅仅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相关,也和孩子认识的朋友息息相关。所以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优良的德行,关心孩子认识的朋友,了解其品性,让孩子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德行兼备,才是最好的。
三、心态积极
不是有这么一幅漫画,面对同样的半杯水,积极的人说,真好,还有半杯水。可消极的人说,完了,只有半杯水了。不同的心态会对人的言行举止带来不同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的人,会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强调挫折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当一个人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乐观的态度,才能更好的成长。
四、学习赞美,热爱生活
面对别人的成功,要教育孩子学会从内心发出真诚的赞美。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应得到对方的尊重。对生活充满热忱。抑郁的人,缺乏赞美和被赞美,对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宁愿一个人,每天沉闷。教育孩子试着迈出夸赞的第一步。
五、学会尊重
不知道你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自己很喜欢的明星被朋友鄙视,自己买的好看的项链被别人说难看,好不容易减肥成功,朋友却说,你还是这么胖。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对方。对别人的一切,你可以选择不喜欢,但是你要尊重别人喜欢的一切。你可以不做评价,也不应该表示厌恶或不喜。
现在的教育过分注意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不仅仅是学校,家庭教育也应该重视,相辅相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注:图片源自网络)
绅士人生认为现在中小学教育重点要进行抗挫折教育,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国情教育,劳动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越来越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阳光的暴晒。看过一个报到,十分吓人,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选择口服药物的占了95.5%。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成长的道路上有苦辣酸甜,需要披荆斩棘的。人生哪会一帆风顺,遭遇狂风暴雨是不可避免的。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抗挫折是孩子教育的必修课。
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也就是让中小学学生会学。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等等。绅士人生在此不再赘述。
审美能力属于美育的具体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艺术范畴,它还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范畴。涉及道德修养,思想及价值观的形成。知道什么是自然美、生活美和社会美。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辨别美与丑,不会轻易为腐朽的,色情的,暴力的冬西击垮。现在好多的孩子,包括香港的愤青们,他们已经失去了美丑的概念。
国情教育是必须长抓不懈的。孩子们必须了解我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等基本情况,有浓厚的爱国热情。屈辱的近代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不强大,人民就惨遭蹂躏,国富才民强。中国人民站起来只是近几十年的事。面对美国等国家的蓄意破坏,全国人民更要坚强地维护国家利益。
劳动教育在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者。简单到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劳动就是要吃苦,要体会农民和清洁工的辛苦,抵制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恶习。
城乡教师均应享受车补
城市教育研究员
23小时前 · 教育领域创作者
公职人员理应享受车补,而不是公务员单独享有!
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单位人员,这三类人都是公职人员。公务员群体实行车补制度有几年了!从古至今,办差都会产生车马舟船费用,也就是交通费!当然,都由政府买单!
为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防止跑冒滴漏,国家实行向公务员包干的车补制度,保证公务交通费基本固定可控,也是卓有成效的管理改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人员不享受车补,办事产生交通费,按二元每公里据实际路程报销,但没有考虑出租车辆等时产生的计时费用,为此,办事人员常常自己垫付几元车费,实在不合理!并且,没有考虑到出租车起价三公里以内9元,每公里三元的费用问题!也就是说,办差三公里以上,车费才可能无限接近两元,而且始终高于两元的问题。实际工作中,为了弥补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打车去送材料,空手坐公交回来,才能基本不用垫付车费。这从节省国家公款的角度,其实也合理!
那么,为什么公务员不这样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借车补机会间接享受待遇。根据测算的标准,各行政级别补贴不同,但按月发放,一年算下来总是有盈余的,这部分钱就可以自己自由使用。可以贴补自己的私家车油费,也可以贴补自己的生活!
这样一来,公务员就间接获得了待遇利益!
因此,城乡教师理应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车补待遇。否则,但这一块,教师就是低于公务员的收入待遇的,显然与教师法相悖!
3万阅读
搜索
陕西事业单位车补350元
2019教师9月涨工资
云南教师车补方案出台
安徽教师车补方案出台
河南事业单位车补已到
事业单位车补8月底改革
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1、营造良好的班风。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环境对育人的重要性。
2、细微处入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从一件件小事中积淀而成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守则的落实,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与进步影响巨大。因此,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
4、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练习,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学生
这个学年我代高二两个文科班的课,经过这一学年的磨练,我已经不再埋怨大多学生的基础差,也不埋怨个别学生的习惯和品行有亏,相反,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学相长”。换句话说,虽然我是老师、我的工作是在教育他们,而实际的结果是在这个艰难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无形中自己也在成长。
我的成长体现在对知识的更加熟练、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更加熟悉以及对各类课堂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掌控。
自我提升带来的一个强烈的心理期许就是对自己教育对象的提升。作为老师,我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是有所提高,甚至是大幅度的提升。教师不是圣人,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我不敢奢望自己能够创造教育奇迹,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能有所成长,哪怕只是一点点。
当然,面对眼前这样的学生,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唤醒他们上进心。没有自我提升的需求,任何老师的教育教学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学,也不以差为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着唤起学生上进心的工作。
比如,我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意地结合课堂内容,穿插讲一些名人的励志小故事,然后告诉学生,“名人都是从普通人中走出来的。他们之所以由普通变得不普通,就在于他们懂得了上进,懂得了通过努力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
再比如,有时候课堂遇到玩手机的学生,我不仅仅只是做简单的没收处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玩手机的危害,否则,没收了这次还会有下次,没收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其实,学生在校内所有不好的言行都是因为思想认识上有问题。思想上的问题不解决,永远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认为,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要首先唤醒学生,唤醒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只有学生懂得了学习,教学才算是真正走上了轨道,总是牛不喝水强按头地灌输,其实徒劳无益,收效甚微,学生累,教师也累,
如何从个性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您好,能提出这个问题的父母一定是能照顾孩子个性化的家长。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我觉得首先要陪伴孩子,有了陪伴才会更好的了解自己家的孩子,有了了解的基础才能更深入孩子内心。
有了了解的基础,才能分析孩子的个性,也就能有的放矢,要从孩子本身出发,不可以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强硬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