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如何一步步得到咸丰皇帝宠幸的?
慈禧,叶赫那拉氏,是满族镶蓝旗人,父亲是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叶赫那拉·惠征。咸丰二年,17岁的慈禧通过选秀入宫,被封为兰贵人,住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慈禧入宫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也就意味着慈禧的娘家势力基本为零。那么,当时的慈禧这个无依无靠的满族少女,是如何在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获得咸丰的宠幸呢?
慈禧晚年常说:“入宫后,宫人以我为美,咸妒我,皆为我所制。”由此可见,慈禧不但容貌上说得过去,在智谋上也是绝佳。据说一天慈禧在圆明园中散步,看见一个太监,便计上心来,慈禧用重金收买了太监,并嘱咐道:“明日一早你将皇帝引到此处,不要让其他人知道。”太监收了好处,随后离去。
慈禧所说的“此处”就是“天地一家春”,“不要让其他人知道”的意思就是不要让其他的嫔妃碰见。在后宫之中,如果让其他的妃嫔知道你有想争宠的念头,就会加倍的排挤你,以后见得到皇帝的机会就会更加渺茫。
第二天一早,咸丰果然被太监引到“天地一家春”附近,就在这个时候,咸丰听到了一个少女正唱着婉转悠扬的江南小曲,听着如此动人的歌声,咸丰顺着自己好奇心,就来到慈禧的住处。令咸丰欣喜的是,他看到了一个身材高挑的貌美女子。咸丰禁不住的被这个拥有江南风味的女子迷住了,当晚就留在了“天地一家春”,使得慈禧如愿以偿。
这次的偶遇之后,慈禧在后宫中脱颖而出,从此恩宠不断。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同治皇帝载淳,咸丰皇帝原配皇后慈安太后并没有子嗣,同治皇帝作为咸丰帝的独自,母以子贵,慈禧太后自然被咸丰皇帝另眼看待,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2.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体弱多病,懿贵妃因为工于书法,经常帮助咸丰皇帝批阅奏章,这个殊荣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聪明伶俐的懿贵妃自然受到宠爱。
3. 有自己的心腹大臣,恭亲王奕䜣、荣禄都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大臣,里外帮助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
说明慈禧确实有本事,以下就用大家熟悉的慈禧这个名字来代表叶赫那拉。
慈禧刚被选入宫中,就是众多贵人之一,常称为兰贵人,实际上却不是太受咸丰待见,由于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在关外是世仇,因此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女子,无形中咸丰会有意的避开。
但据说慈禧年轻的时候确实有所姿色(不过我看慈禧的中老年相片,怎么也联想不到年轻的慈禧能与漂亮有关,也许审美不同吧),咸丰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比较好色的皇帝,因此让咸丰皇帝印象深刻,慢慢的慈禧就博得了咸丰皇帝的欢心。
光漂亮没用,后宫之内美女应该也不少,关键在于慈禧不光漂亮,还是精通汉满蒙语,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皇后慈安对汉族都不是太熟悉,因此慈禧这样的女子确实是奇人,而咸丰皇帝又是清朝皇帝中较为懒政的皇帝,当他发现慈禧精通需要后,自己就不看奏折了,让慈禧读,后来连“知道了”都懒得写,让慈禧来写。
因此不久慈禧就晋级被封为嫔,俗称懿嫔。
在后宫之中,所有妃嫔都知道谁最先能为咸丰皇帝诞下龙子,谁就能一步登天,但是咸丰皇帝自小身体不好,阳气不足,因此一直未有嫔妃怀孕,慈禧属于早熟聪明的,吃了不少有利于怀孕的食品,不久慈禧诞下了咸丰第一个儿子,也是唯一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皇帝大喜,视慈禧母子为珍宝,慈禧一跃被封为贵妃,后咸丰驾崩后,有了与皇后慈安平起平坐的资格。
因此慈禧获得咸丰的宠爱,首先有姿色,满足咸丰的色,再者有文化,满足咸丰的懒,再者有心机,满足咸丰的心,最后也许还有活好,满足咸丰的性。
通过收买咸丰皇帝身边的太监,也是慈禧最宠的大太监之一,这个大太监就是安德海。安德海是咸丰身边的太监,总在咸丰身边说兰贵人好,而且咸丰也纳闷,为什么每次翻牌子都能翻到这个兰贵人,这里边安德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慈禧能够上位以及前期的稳固地位,安德海功不可没,所以以后慈禧执政的时候非常宠安德海,安德海也是因为有慈禧的宠爱非常的嚣张跋扈。最后也是自己作死的,被山东巡抚先斩后奏。
严格来说,慈禧之所以能够从选秀贵人一步一步触碰到权力的巅峰,其实并不是由于咸丰感情上的重视,因为这个时期的叶赫那拉虽然生下了后来的同治皇帝,她的地位此时也只是妃子。但是,慈禧的书法才能是在后宫中尤其亮眼的,由此能够常伴随在咸丰帝身边。我认为这是其能接触权力场最大的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咸丰帝体弱多病,这与其先天条件,不良的嗜好(是吸食鸦片)和纵欲过度都有联系,但是他不能说是一个昏君,只是在为数不多的日子,在处理奏折时感到力不从心。当然,这个时候,叶赫那拉并没有独自处理奏章的能力,是通过咸丰帝口授,由她执笔代写,下发到朝廷内外的。但是到了后期,叶赫那拉被允许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然,代写可以理解,因为清朝皇帝专权,却也是极其劳神的,皇帝宁愿让女人和太监代写批阅也不肯让大臣接触奏章处理。大臣们所在意的,是因为女人不能干政,而叶赫那拉却有了独自发表意见的权力。
现在想想,我们也难免会有疑问,是不是咸丰帝在培养叶赫那拉的政治能力呀?玩笑归玩笑,我们不否认后来的慈禧太后是一个心狠手辣,反复无常,但这是在其经历后宫勾心斗角,自己的骨肉去世等一系列事情后才导致的,当然,这其中的复杂缘由一两句话也是表达不清楚的。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慈禧的政治能力手段在咸丰帝身边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此外,慈禧的生平在咸丰时期总体来说是记载很少的,而她的姿色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也是为什么选秀时慈禧会被选中的主要原因。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慈禧一生并未真正受到咸丰帝的宠爱,这宠爱二字包含了万千复杂的情感,而咸丰帝投身于花丛中难以自拔,叶赫那拉只是其中之一。咸丰起初看中叶赫那拉的姿色,后来看中她的才能。叶赫那拉突出能力让她脱颖而出,但是真正的故事在1860年后才开始,批阅奏章仅仅是慈禧政治生涯的开端。
慈禧作为清末执掌大权,与武吕齐名的女性,最初在后宫的发迹,也脱不了以色媚君的套路。
虽然十七岁的她,在咸丰二年入宫便是贵人级,不过比答应常在高点。在美女三千的后宫,等着皇帝翻牌子宠幸的机会,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一次。
何况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有世仇,如同当年唐太宗,听闻"武主天下”,对媚娘怀有戒心。咸丰或也此忌讳,故意冷落兰贵人。
她通过打听侍女,知道咸丰帝经常到后花园散步,于是她把手帕折成小耗子,扔掷取乐让咸丰为其天真烂漫动心,不久便抛到脑后了。
兰贵人何其聪明,要想出头就得靠皇帝,美人基因超级强大的叶氏族,资容出色自信,作为地位低微的贵人,相信能动龙心,可见一面,没印象有啥用啊。有钱能使鬼推磨,兰贵人又收买了咸丰身边的近待太监安德海,并许诺事成后重谢。
阳春三月,咸丰皇帝心情好啊,在皇家园林里闲逛看风景。小安子一看机会来了,赶忙给兰贵人报信早做准备。兰贵人一听有戏,可园子这么大,三宫六院走不上几步,不定就被别的妃嫔截胡了,成败在此一举,此时不主动更待何时?如果主动跑去接驾,恐惊圣驾,又不合规矩,保不定弄巧成拙惹出祸端。
可是乖乖在门前呆着,不弄出点动静,又怎样吸引皇帝的注意呢?一番思索,兰贵人决定先声夺人,弹琴吹箫不会,小曲儿会唱呀,尤其她还嗓音清甜,糯媚滋润。
话说咸丰在春光花树中穿行,一路景色怡人,正叨咕着美景少佳人呢,远处隐隐传来动听的江南曲子:艳阳天,艳阳天,…奴今年华正十八,谁与奴作伴,女儿泪涟,谁与奴作伴?!"袅袅清音,又含思春之意,扰动君心,急切切寻了过去。
兰贵人被带至君前,一抬头只见粉面含春着娇羞,分外楚楚人,令咸丰情不自禁。于是赐予兰贵人“天地一家春”的称号,临幸了兰贵人。
从此后芙蓉帐里春宵短,兰贵人变成懿嫔,不久又顺利产下龙子,令膝下空空的咸丰和清室大喜,升为皇贵妃。
虽说母凭子贵,兰贵人成西宫慈禧,与慈安平起平坐,可不仅凭貌美。精通满汉蒙文的慈禧,在不多识汉字的后妃中本属凤毛鳞角,而她熟读史读胸有大志,以刘娥太后为偶像,更知以色侍君,色衰爱驰。身体欠佳懒政的咸丰,给了批阅政章的机会,勤于学习的慈禧,终于日后得偿所愿。
对于成功把自己渡上龙床的安德海,也成了慈禧宠爱的心腹,不过太显摆作死后,被徒弟李连英取而代之了。
由此可见,在步步惊心的后宫,雷霆雨露均是君恩,颜值与智慧共进退,才是生存成长的必杀技!
求一部女主重生在古代的一个姓苏的宫妃身上,在一个大雨天与躲雨的皇上相遇,一步步成为贵妃的小说?
幽玄雨轩
作者:白菜
简介:
自天地初开以来,天地分为九州,每个州都有着各自守护着它们的神器。九大神器分别是:神农鼎、女娲石、盘古斧、崆峒印、东皇钟、炼妖壶、昆仑镜、昊天塔、伏羲琴。它们都被人们所发掘出来,放在九州被各大寺庙供奉着,每个寺庙都有一位武功绝顶的高僧守着,这九位神僧被江湖称为神器九僧。
从皇帝到傀儡太上皇,李隆基是怎样被杨贵妃一步步带进沟里的?
我来说下我的观点吧。
确实,杨贵妃和李隆基结合后。李隆基不再象以往精心于政事,和杨贵妃一起越来越沉迷于声色犬马。杨贵妃为自己谋取私利,把自己的家属送上高位。甚至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杨贵妃也脱不了干系。
然而,我要说。李隆基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差别,以及大唐的损失,完全不应该怪到杨贵妃头上。
李隆基由勤奋转为腐败,是自己的个人私欲的原因。李隆基是从儿子手里把杨贵妃抢走的。一个皇帝,不顾礼仪伦常的向儿媳下手,可见李隆基荒唐到了什么程度。即使没有杨贵妃这个人,也一定会有其他人代替杨贵妃在历史上的角色。试想,如果李隆基一直精心于政事,杨贵妃恐怕会以贤德之名满天下的。
唐朝由盛转衰,是政治大势和李隆基的腐败懈怠造成的。唐朝地方官的权力很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有利于地方官的自主决断。这一制度在唐朝前期,为唐朝在军事上的辉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到了李隆基执政时期,唐朝领土极为广大,患上了肢端肥大症。比如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都掌管辽阔的地域。地方官掌握的力量进一步发展,有了对抗中中央的基础,出现地方对抗中央的事情是迟早的事。就是没有安禄山,也会出现张禄山、王禄山。
唐朝地方上的力量过于强大。又恰恰安禄山这样的有野心的人碰上腐败的李隆基。唐朝由盛而衰就难以避免了。如果李隆基依然勤于政事,或者采取措施削弱地方官的权力,安禄山能有可乘之机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历史上常有为皇帝尊者讳的情况。商朝的覆亡,人们怪罪到妲己头上,到唐朝就怪到杨贵妃头上。我认为,不管妲己还是杨贵妃,她们都不应该为她们的丈夫承担责任,更不应该承担政治上的责任。
关于一步步成为皇帝的攻略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