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卸任恒大地产董事长,大佬们为何都从台前走向幕后?
谢邀。许家印只是卸任旗下核心企业恒大地产的董事长,整个恒大还是许家的天下。许如此操作,面临的问题有两点可能和其他的大佬们是一样的。一是房地产很可能不再是恒大的核心业务,大佬们的企业在当今社会千变万化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退到幕后,有利于在转型中有更大的闪转腾挪空间。二是网联网时代,大佬们长期贴着企业的标签身居一线,除了身体劳顿,舆情压力之外,还不利于新人辈出,活水涌动。大佬们纷纷退居幕后集中精力把握方向研究战略就是明智之举。
多名房产大佬不再谈楼市,房地产真的已是夕阳产业了吗?
正相反,应该说房地产是朝阳产业,过去盖楼以大量重复较低的技术,快速赚钱为最高,虽然产权证大多是70年,但许多房屋寿命不会大于40年吧。很少有企业拿出钱来进行研发,在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绿色环保等方面,对未来进行技术储备。和建筑相比,他们的金融属性更加突出。
粗放掠夺式,金融属性色彩较浓的地产建设接近饱和,未来随着立法监管方面的加强和逐步步入常轨,低级水准的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会逐步被压缩,能够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投入,形成技术储备的优良企业会存续下来,成为为国人修建居所行业的核心力量。
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大佬为什么不谈楼市了;二是大佬不谈楼市是不是说明房地产就是夕阳产业?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大佬为什么不谈楼市?其实也不是不谈,是谈得少了,特别是领军人物大炮哑火了。为什么不谈?无非就几种:不愿谈、不能谈、不好谈。我倾向于第三种--不好谈。不是说楼市多么高深,其实楼市说到底就四个字-政策、预期!大炮深谙此道,既吃透了政策,又借政策之风扇动预期之火,于是房地产如风助火势,一飞冲天。我研究房地产大佬们的言论,基本上用一个字可概括--涨!不是为了准确,只是为了需要--楼市不涨,大佬们如何赚得“金满山、银满山”?
那么大佬们现在为什么不好谈了?因为政策的坚定性,因为钱包的掏空,因为刚需的觉醒!大佬们要谈,无非还是一个涨字,谈跌那是逆了天的良知,现实中实在少之又少。但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夜壶没被重新祭出,足见政策决心,都是明眼人,巧舌如志强之流,怕也难以忽悠了;六个钱包被掏空,大佬们知道再忽悠也忽悠不出几个钱来了;更重要的,是刚需觉醒了,刚需不愿做鱼肉,原来是一忽悠就吓得东挪西借也要勉强凑个首付,然而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抵押给银行,但现在90后说:老子不干了!老子决不会把自己一生的幸福绑架在一套住房上……大佬们还怎么好谈?还怎么忽悠?
那么房地产业是夕阳产业吗?这倒未必!有一点其实有些大佬们、砖家们说得对,房地产业带动的行业比较多,带动的就业也比较多,如果不炒,那是正儿八经的实体产业,国家绝不可能放任其倒下,相当长时间,它一定还是个支柱,但肯定不是主要支柱。房地产业的竞争会白热化,是个人、有点钱就搞地产,搞地产就稳赚的时代会结束。房地产转向科技化、高质量化发展阶段,从满足居住到满足享受的阶段,必然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房地产暴利时代结束,和其他商品一样,进入微利时代。这个时代称不上朝阳、也称不上夕阳,还是用一个中性一点的词,叫暖阳吧!
房地产当然没有成为夕阳产业。很多房地产人士不聊房地产是因为房地产本身不是一个高深复杂的议题。特别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出来后,大家都知道暴涨时代结束了,未来房地产将逐渐回归一个相对稳定,温和的市场周期。天天讲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另外,房地产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使命远未完成,还有大约3亿人口要进城,还有城市不断需要更新,以房地产为主要形态的城市空间增长和更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还有很多新的地产模式,如养老地产,文化地产,商业地产等也方兴未艾。
特别在那些人口流量较大,城市经济增长潜力大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南京,杭州,武汉,成都,长沙,郑州,合肥,济南,宁波,青岛,南宁等地方,城市发展空间还很大,人口集聚还很有潜力。当然很多三四线城市会弱一些。但那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也不等于夕阳化了,只要地价低,房价低,老百姓还是愿意在城里添置一套房子。所以,房地产夕阳产业的说法并不合理,大家不说或少说了,是因为都说透了,不必再说了而已。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为房产大佬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