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真的有“落雁”之美吗?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就是汉元帝。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宫女们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后悔不已。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这就是王昭君别称落雁的由来。
传说王昭君在去匈奴时,天上的大雁边飞边往下看,看到如此的美人,竟然忘记了展翅,从空中落下来。这件事情在《西京杂记》中有记载。人们相信,为民族和亲带来和平的王昭君,确实有倾城的容颜。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过去汉民族和游牧民族,是特别喜欢大雁这样的鸟类。这些大雁传递了一个时代的和平信息。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但是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无缘面君。而汉元帝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宫中有一个如此美貌的才女。
公元前35年,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匈奴,他三次到长安朝见元帝,并且提出愿与汉室结亲臣服之议,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但是后宫的女子听说要到哪里边远的匈奴就纷纷退缩了。唯有昭君,神色自若的提出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后宫的执事们本来还担心没有人愿意去,看见昭君愿意自动前往,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把她赐给匈奴王韩邪了。
公元前3年,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传说这一路上,马嘶雁鸣,摧人心魂;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从此定居在匈奴。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6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传说王昭君有落雁之貌。话说其去匈奴时,天上大雁边飞边往下看,见美人,竟然看呆得忘了扇翅膀,于是一坠而下,一命呜呼。人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色大雁若能投胎,会被发配到哪里去呢?
昭君之所以出塞,自是为了与匈奴和亲。她之所以会被派去,最著名的说法,就是她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等人,把她画得不那么漂亮了。此故事出自《西京杂记》,疑似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是本笔记小说体集子。一听这词,大概就知道,此事有些假了——虽然它描绘得活灵活现,说什么汉元帝后宫太多,不得常见,于是叫画师画像待召。宫女们争相给钱,多的给十万,少的也五万,只有王嫱不屌他们,于是从来没被召见过。待到指她出塞,方知相貌后宫第一,口才好又有气质。元帝气得要死,又不便反悔。过后将画师们都砍了。都是家财“巨万”啊。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来自昭君出塞的故事。
正所谓“西出阳关无故人”,昭君出塞之所以光照千秋,不仅因为她重要的历史贡献,也因为她其中的悲壮和苍凉。
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后以民女身份被入选掖庭,成为一名宫女。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因后宫女子众多,多以画像定夺,召见宠幸。宫人都贿赂画工,独昭君不肯,所以像画得差,无缘汉元帝。
五年后,匈奴呼韩邪单于“愿婿汉氏以自亲”,王昭君挺身而出,自荐愿嫁为妻,以做“和平使者”。
临行前,得到圣上接见,汉元帝才发现其优雅大方,悔之不及。除了追责于画工,其他的,都为时已晚。
在各种错过之后,昭君只能为这份迟来的感情画下不舍的句号。与汉元帝的第一面,就是永别,她与皇帝之间的姻缘已经错失,塞外的长河落日已经点燃她的雄心。
于竟宁元年,王昭君抵达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三年,生育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三个字,再一次决定了昭君的命运。
而后昭君只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
难料复株累单于死后,昭君又被迫嫁给新的单于。边疆迭起,祸乱无穷,悲愤成疾,随后不到两年,王昭君在幽怨凄清里绝望死去。
昭君落雁什么意思?
"昭君落雁"是一个典故,源自于汉元帝时期,由于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为了安抚北匈奴,汉元帝选了宫女王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希望以此保持两国的友好关系。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赴匈之日,昭君在马上弹奏琵琶,南飞的大雁被她的美貌和琴声所吸引,从天空中落下。从此,人们便用“落雁”来形容貌美的女子或景色,而王昭君也因此得到了“落雁”的美称。
落雁之貌王昭君是怎样的?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王昭君,西汉人,名嫱,字昭君。她是促进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要说昭君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落雁,那么这就要从昭君出塞开始说起了。
公元前34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因为争夺权势而被打败,不得不南下迁移到在长城之外的光禄塞下,为了自身能够更好的安顿,所以主动向西汉交好,并且三次亲自进长安,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出于当时国情的考虑,所以同意了单于的和亲,从自己众多的宫女之中挑选一个当做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当时昭君就是这众多的宫女之一,宫内生活虽艰苦沉闷,但是怎么也比塞外边疆的环境要好的多。所以即使她们想要出宫,但是也不愿意嫁到匈奴去。于是便纷纷贿赂当时给宫女画像,供汉元帝挑选宫女出塞的画师,让他帮自己画的美一些,这样可以免去出塞的命运。而昭君为人正义耿直,不屑于去贿赂画师。因而,画师便故意把她画的很丑,正因如此,昭君也就被选为出塞的宫女了。
在昭君向汉元帝辞别的那天,汉元帝也是感到十分懊悔的,因为当他看到昭君真人的时候被惊艳到了,如此美丽的人儿却要拱手让给他人,实为心痛,但是反悔也来不及了。在出塞的途中,昭君想到自己和故土就要永别了,不禁悲从中来,而且自己的前途还是一种未知,更让她心生愁绪。于是忍不住弹奏让人听了肝肠寸断的《出塞曲》。当时刚好天空中有大雁飞过,听见这悲戚的琵琶声,又见姑娘容貌这般惹人怜爱,不禁忘了扇动翅膀,竟扑扑落在了地上,这就是“落雁”的由来了。
来源于网络
关于本次落雁昭君出装攻略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