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和筝的区别?
筝和琴有音色、音域时间、演奏方法不同。
1、音色不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
古筝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洪亮,旋律性比较强,轻巧灵动。
2、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达四个八度,并且可以弹奏出众多泛音和按音。
古筝通过移动弦马调整,可以弹奏不同的音高,音域虽然也算宽广,但表现力上比古琴差了一个档次。
3、演奏方法不同
古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弹奏时,可以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弹奏。
古筝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拨弦,左手控制弦的张力。
琴和筝都是古代的乐器,二者可从外形及声音上加以区别。从外形上看,古筝一般比较长,而古琴一般要比古筝微短一些,琴弦上也有区别,古筝有21根琴弦,古琴一般只有7根琴弦,古筝上有琴马,古琴则不放琴马;声音上,古筝比古琴明亮,古琴则相对低沉浑厚。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四点:
首先,琴与筝虽然都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但古琴产生于3000多年前,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而古筝则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代,据今已有2000年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一个叫婉无义的人,将一个瑟传给二个女儿,二个女儿都争着要,不小心摔成两瓣了,所以叫筝。
其次,古琴与古筝的外形也不同。古琴是用一整块木头做成的,长约12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4~6厘米,琴面系有七根弦,古称"七弦琴",属弹拨乐器类的"无码乐器";而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长160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米,最早有5根弦,后来逐渐发展为12、13、16、21弦,现在还有24弦和26弦筝,常用的为21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器类的"有码乐器"。
第三,它们的音域也不同:古琴只有七根弦,一弦多音,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异常丰富。而古筝有21弦,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码(柱),可以调整音高。音域宽广,达4个八度,音量宏大,音色华丽、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此外,古琴曲与古筝曲的记谱法也不同。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唐朝以后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一是形制不同
琴小弦少,筝大弦多。古琴一般通长120厘米,最宽处约20厘米,七弦,弦下无品、柱、码支撑,琴面髹漆。古筝一般通长163厘米,最宽处约34厘米,二十一弦,弦下有码柱支撑,筝面部髹漆。 二是音色不同
古琴是长弦震动,琴体发音,所以音色松沉低缓,余味悠长,古朴典雅。古筝弦下因为有琴码,所以音色相对比较洪亮,淳厚华丽,悠扬悦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以《沧海一声笑》为例,上网搜索相对应的古琴曲与古筝曲,来听一下古琴与古筝乐感的差别。
三是历史渊源不同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在古代,古琴在乐器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演奏者多为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如齐桓公、唐玄宗、宋徽宗、孔子、蔡邕、桓谭、嵇康、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均擅长琴艺。文人爱琴,视琴为高雅脱俗的象征,这是因为琴乐可以反映人心、舒张人性,可以成为他们与内心对话、与社会和自然相交融的载体。
如果说古琴是超脱于凡尘之外的,那古筝就是能食得人间烟火的。筝乐更偏向民间俗乐,弹筝人的身份来自社会各阶层,有普通百姓、乐伎、商贩等,偶尔有文人也多是听他人演奏而非自己演奏。
乐器只是表达音乐的工具,并无本质差别,总结来说:古琴,悦心;古筝,悦耳。古琴,孤高深邃;古筝,雅俗共赏。两者各有千秋,小伙伴们可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来欣赏和学习。
关于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