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指的是什么样的世道?
都说春秋战国是乱世,五代十国是乱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乱世。战争是会使得一个国家变乱,战争的本质不就是因为百姓苦甚至变得人吃人,争抢那些本应有的物资。且不说在自然界中本来就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只说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这些本来现象就存在。那到底怎样的世道倒算是乱?
原题:中国历史上被称做乱世的世道到底有多乱?
顺便再扯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并不认为这是个贬义词。你如果生存不下去,那你就必定要淘汰。人类社会也一样,你如果适应不了,必定是站在底端。
乱世佳人是哪次战争?
《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改编的爱情电影。由维克多·弗莱明 、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费雯·丽、克拉克·盖博等主演,于1940年1月17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魏晋南北朝为何被称为“乱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权,因而称为乱世,在整个中华的疆域内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譬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权并立的局面,没有随着西晋的短暂统一但是并未改变中央集权的薄弱局面,因而说是个乱世,从根本上来来说是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
谢谢悟空的邀请,我试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作以下简单的梳理,破解此阶段的乱世之相
魏晋南北朝,从曹魏政权,公元220年算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自秦汉统一以来,最长的分裂时期。也是战乱频仍,灾害迭起,民族矛盾,人口动荡的时代,被称为“乱世”。
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斗争与民族斗争激发社会乱象
第一阶段,国内政权的统一斗争
先是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建立曹魏政权,公元263年,曹魏灭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为晋。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
第二阶段,西晋政权内部的争夺战争
西晋皇室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从291年开始到306年结束,长达16年的内乱。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八王之乱,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第三阶段,永嘉之乱和南北方政治割据
公元306年到311年,晋怀帝永嘉年间,北方游牧民族刘渊不断壮大,屡次南侵,大败晋军,311年攻陷京师洛阳,俘虏晋怀帝,杀掠三万余人,晋皇室、北方氏族及中原人民渡江避难,迁徙江南。永嘉之乱后,南北方政治割据,双方对峙,战争不断。
第四阶段,南征、北伐以及民族与政权的更替与对立
东晋317年到420年,南北割据,南征北伐,战事连连。东晋后期朋党相争,及恒玄、孙恩内乱,最后,刘裕崛起,进入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纵观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史,政治政权斗争,几乎贯穿始终,上到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都是战乱中生存,是中古历史上最黑暗的阶段。
2、人口大迁徙大流动引发的社会动荡不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相寻,民不聊生,这近四百年来的社会大变动,除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的表现之外,就是人口的大流动和大迁徙。
这种人口的大迁徙,直接带来政治社会的动荡不安。除了永嘉南渡的中原人口向江南迁徙之外,还有北方的游牧民族统治者,往往将其武力所到区域的各族居民,迁往政治中心。
而当这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混乱和失去控制力的时候,这些迁徙的人民往往回迁。这些人口的大迁徙流动,背井离乡,流离道路,对于各族人民都是一种灾难。
3、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气候异常期 ,具体表现为冷暖变化、干湿变化的异常及各种自然灾害数量的增多。气候异常一方面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另一方面亦促进了传统农区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南方地区的开发。气候异常带来的粮食歉收,是这个时期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人民在战争内乱,天灾饥荒面前,朝不保夕,危如累卵。
综上,魏晋南北朝,政权斗争,民族矛盾,人口迁徙流动加上天灾人祸,贯穿近四百年的历史,所以,称此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乱世。
历史进程的确是很值得研究的事情,乱世便是其中一件。中国历史往往盛世之后,都会接续乱世。
魏晋南北朝的确是其中乱世,从曹丕公元220年称帝,以魏代汉,到南北朝末期公元589年杨坚大军把陈后主从井里捉出来,这段“乱世”持续了奖金四百年,要是加上之前的三国,有四百多年了。
而战乱其实只是乱世的一个表现方面,乱世之下其实还隐藏着很多让我们产生“混乱”之感的方面,下面把几个主要的方面作陈述:
1、朝代乱,群雄逐鹿
魏晋南北朝其实只是对于这段历史的简称,其实涉及到曹丕以魏代汉开始,这段历史便是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很多个阶段都是从统治者的更迭进行划分历史阶段,也就有了很多个不同的阶段。
所以这四百来年的“乱世”,其实经历了几十个甚至更多个的“朝代”,很多政权都称不上朝代,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各种地方小国,存在一两年的数量不再少数。
三国是魏、蜀、吴,曹魏到西晋,西晋到东晋,东晋结束之后宋、齐、梁、陈四朝;北方五胡十六国,终结者是北魏,北魏又分东西,有了之后的北齐、北周,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天下。
之所以我们感觉这段历史“很乱”,与群雄逐鹿的各个大大小小的朝代国家,是有关系的。这个时代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确是乱世。
2、秩序乱,夺权篡位
第一点是最直观,也是正史当中记载最多的内容,而魏晋南北朝时代,另一为“乱世”的原因,我想还有秩序混乱。
无论是纵贯还是横览,从汉末开始的这四百多年乱世,真的是中华秩序崩塌的典型:
(1)君臣不再,夺权篡位
曹魏曹丕代汉称帝,算是篡位;西晋司马炎称帝,算是夺权篡位;东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也名不正;刘裕建立刘宋,也是夺权了正统司马氏;之后的齐、梁、陈,也一如既往;
北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个问题,也很严重。单就北魏分东西来说,就是北魏大臣高洋和宇文泰,从正统拓跋氏手里夺权篡位。足见从汉室倾颓开始,君臣之礼再难对有野心之人有什么限制。
(2)胡汉交锋,中华正统之争
其实五胡乱华之前,少数民族问题,就一直存在,只是浩浩荡荡群雄激荡的三国时期,让人无意识当中就忘记了少数民族这回事。而“永嘉之乱”开启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腹地,正式与中华汉族开始交锋对垒的几百年斗争,也让人对中华正统性进行了激烈的思考。
“衣冠南渡”的东晋王朝,当然自诩是中华正统,虽然它的正统性来源,也值得很大的商榷。但自汉朝开始,就居住在现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八王之乱之后,终于光明正大的跨过长城,进入原本汉文化的代表之地——中原。
此时此刻,受汉文化熏染的胡族,选择的不是对汉文化压制,而是接受并且发扬。从此占据中原腹地的胡族,开始朝着中华正统性努力,并且在文化上与汉族有了激烈的碰撞。
3、思想乱,魏晋风华
其实我认为乱世之中,思想萌芽也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先秦百家,便是萌生在春秋战国的混乱之中,同样的,其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北方胡族还是南方汉族,都有着极大的思想发展。而这股生于乱世的思潮,的确够乱。
(1)清谈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讨论,文化层面上,离不开对清谈玄学的辩驳,大多数集中在“清谈误国”的批评上。
而实际上,清谈玄学的确有误国之嫌,因为从魏晋何晏、王弼、夏侯玄开始的玄学清谈,被士族包括当时的朝中大臣热衷。而所谓清谈玄学,便是不谈实际朝政,只谈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得玄之又玄的人,更被人追捧。
可想而知,如果治国带兵的大臣,都去忙着清谈了,谁还来治国,谁还来代兵打仗?
不过清谈玄学之下的魏晋风华,的确是中华思想史、哲学史上的一次大突变,其中涉及到关于人自身的思考、关于自然本身的思考等方面的辩论,已经为后世文化繁荣做出了探究,不能完全否认魏晋风华。
(2)宗教之争
思想上的胡汉之争,包含着中华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交锋,即道教和佛教上的交锋。
最开始的宗教选择上,来自外界的佛学,被称为“夷教”,而同样是胡族蛮夷的胡族政权,便大力推行这种相对于中原同为异族的学说。而随着时间进行,胡族统治者终于意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中华正统,用中华本土宗教道教,反而更容易一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把年号都改成了太平真君。
而南朝对于宗教的选择上,其实一直都是儒家思想为主的,在国家礼仪上也都是以儒家中的“礼”为基准,到了梁武帝几次出家,才把这种正统局面改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可见当时佛教的兴盛。
结语
魏晋南北朝之所以成为“乱世”,其实并不仅仅是表面的战乱不断,朝代更迭,从思想上、民族上等各方面,其实都有其原因。
本篇探究内容,其实也仅仅是从我有限的理解当中,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称为“乱世”的几方面理解,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关于本次乱世,带你领略真正的战争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