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战术,策略,执行,四者含义?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 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 策略,指计策;谋略。一般是指:
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3.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执行,原义是贯彻施行;实际履行等。在法律上是指将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的内容付诸实现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变更执行等问题而依法进行的活动。
如何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
如何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必去从《孙子兵法》中的十三篇计谋一个个去分析,只要在孙子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中就能够窥得一二了。咱们今天不介绍那么多没用的,也不用整段摘抄《孙子兵法》中那些文言文显示学问高深,就用以下六点总结题要,用大白话来说明问题。
孙子的军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战略战术原则也是倍受人们推崇。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
❶避实击虚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我们这一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方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了。
❷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的另一个作战要点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被动挨打的境地。
❸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便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于孙子认识到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及民族存亡的大事,因此他提出了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的观点。
孙子提出在战争前,应该认真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弱点,力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战。
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知己知彼,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
❺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在其兵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奇正”的命题。①即在作战的战术布置中,兵力部署以承担正面作战的为主,担任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②担任箝制敌人主力的为正,列阵对敌、明面攻击的为正;③承担突击的部队为奇,集中机动、偷袭或采用特殊战法的为奇。
孙子指出作战必须有“正奇”的变化,要“以正合,以奇胜”,才能最终战胜敌人。
❻识众寡之用者胜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还总结出兵多与兵少的不同用法。他指出打仗、用兵应视不同的情况而灵活地处置兵力的分散或集中。在我方兵力不如敌军时,要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这样,在局部造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一”的相对优势,来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孙子提倡兵力的部署要以敌我力量的对比为依据,在作战中要釆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实际战争中,没有能保证绝对全胜的战略战术。但是孙子的这些军事思想,己被后来众多军事家所运用。以这些战略战术,再结合当时实际情况为指导而赢得战争胜利的战例近乎俯拾即是。
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关注>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头条与问答。
《孙子兵法》中 前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是基于战略运筹的策略哲学。其中“始计篇”讲了庙算,庙算是出兵前军事条件的假设、对比、谋划。也就是我们和平时期经常运用的针对“假想敌”所指定的一套军事防御措施。因为假想敌有所不同,搜易方法方式和付出代价也就不等。但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这样的目的就是“全胜”的谋略。
未战而庙算,是对战的谋划和预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知彼知己,知彼在于对对方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军事装备的评估,与自己形成实力对比。因此形成一套详细的数据后,在为将者心里的权衡。如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谓之“全胜”谋略。
所有的外交行为都是出于“全胜”谋略的核算,是对自己与对方实力的综合对比,所形成的的理论性对比,从而在未战之前就进行了理论上的交战,是一种“谋攻”的典型实施。
“兵者,诡道也。”能运用智谋,能运用策略,将实力和计谋相互配合运用,是对“慎战”和“不枉战”的综合运用。无论是上交伐谋,还是作战谋攻,全胜的谋略思想始终居于孙子兵法之冠。除此之外,还有“走为上”,是对实力的保存,是对锋芒的避让。红军25000里长征,正式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从而走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征程,走出了由弱胜强的伟大篇章。
新时期的发展,网络安全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未来不见硝烟,不见流血的战争,更加注重伐谋、伐交思想的运用。
战略,战术,策略有什么区别?
战略是针对长期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来确立的;战术仅仅是短期的目标和发展策略;战略计划针对的对象是全局,目的是指导发展的大体方向,时间相对较为长远,制定战略计划的困难在于对信息判断的准确性,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执行过程的连贯性。制定战略计划一般多用到波士顿矩阵和系统工程等手段,以概念性描述为主,一般不涉及执行层面的具体问题。
战略与策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战略和策略的区别是战略是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意义的长远规划,而策略则是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而使用的具体方法,联系是策略是从属于战略的,而战略也是需要各种策略支持的。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只为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实现战略胜利,往往有时候要牺牲部分利益,去获得战略胜利。战略是一种长远的规划,是远大的目标,往往规划战略、制定战略、用于实现战略的目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战略是一个组织机构在长期目标和资源分配方面做出的计划和决策,它通常是涉及范围最广的决策层次。
策略是派生于战略的,对于特定任务进行安排和落实的计划和决策。战略与策略是有联系的,策略需要依赖战略的目标和资源,战略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策略的支持和执行。因此,战略和策略是通过信息、资源、目标等共同联系起来的,一个好的战略需要有好的策略执行,好的策略需要有好的战略目标支持。
区别:
1.战略应该是方向性的把握,而策略则是具体的动作。
2.战略的目的是要在众多的道路中选对一条,然后走下去;而策略则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攻打,最终占领它。
3.战略是长远而简单的;策略是短促而复杂的,不短促不足以把握时机,不复杂不足以取得完胜。
联系:
策略是从属于战略的,没有战略指导的策略不会有太大的价值;而战略也是需要各种策略支持的,没有看准时机,及时出牌,战略永远只是空想。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战略与谋略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