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战争时代,士兵还有必要进行体能训练吗?
当然要进行体能训练,无论什么时候,军事体能训练都不能被忽视、被忽略。
1.人永远是决定性因素。美军提出来非对称、非线性、非接触这种作战,意思是我都不让你看到我,在你没有见到我的时候我就把你消灭掉。但是这仍然是个理想,即便是对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军事上相对较弱的国家,这些也没有完全做到,而且阿富汗复杂的地形反而导致你的高技术无法发挥作用,像狡兔三窟一样让人摸不到北,优势也不怎么优了。而且前期美军为了让解决自己对于GPS等技术的依赖性,专门进行了一些原始条件下的演练,就是要锻炼和培养在极端条件下部队的作战能力。因此,最基础的东西还是不能丢、不能忘。
2.体能训练练的不仅是体能。体能训练培养的不仅是过硬的体能素质,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人的血性、胆气,还有始终追求向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那种精神,以及敢于拼搏、不服输的劲头,这在战争中是极为关键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很多时候战争比拼的不仅仅是武器、军事,还有比拼这个民族的战斗意志,就像我们与美国在朝鲜战争那样,就像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那样,这种精神、这种斗志才是优秀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根本!
3.过硬体能素质依然是未来战场所需。没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怎么能够适应未来瞬息多变的战场环境,怎么能够确保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作战?美军打阿富汗、伊拉克,击毙本拉登,都是各级联合作战的结果,一线必须有军事过硬的战斗员才能确保任务的末端落实,同时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指挥为他们提供向导、下达命令,这样的结合才能确保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
确实现代战争机械化很高,无论人员的运输还是物资的运输都可以通过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来运输。至于战争吗?可以远程打击,不需要面对面的拼刺刀。典型的如伊拉克战争,南斯拉夫的战争。确实如此吗?不尽然!从战争的特性来讲谁在平常流得汗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的可能性就最大。流汗就是为了提高技能增强体质。战争的最大胜算就是夺取先机。失去先机恐怕就有灭顶之灾。据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是因为天下雨路滑没有把大炮拉上去,所以败了。《飞夺泸定桥》我想谁都读过吧?天雨,路滑,夜黑,路远,时紧,又有敌扰,有车吗?当然没有,不但车没有马也没有;但最后还是夺下了。在这里“飞”就体现了得到战斗先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行军速度快,不是一般的快是“飞”。同样是“雨”“敌扰”一个败了一个胜了,胜者靠的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强健的体魄。滑铁卢的兵败和这方面恐怕也有极大关系吧?伊拉克,南斯拉夫那是因为一个被分化瓦解了一个内乱。说到现代战争是不是确实不需要好的体质了呢?非也!这是因为各种机械需要人操控。我们就说八个小时吧!比如电脑,这活儿不知道的人可能说太舒服了,整日价坐着,岂不知“不吃黄莲不知黄莲苦”。这工作说不出的累人,没有好的体质你能弄下来吗?那么其他的更是如此。一个军队的士兵如果没有好的体质那么就成了古罗么的贵族上不了马拉不开弓只能抱着金银财宝等砍头了。
古代想打赢战争,将领指挥能力与战士英勇善战能力哪个更重要?
我觉得古代战争想打胜仗将领的指挥能力重要,战士的英勇善战次要。
将领的指挥能力
将领的一个决策事关到部下士兵的生命,一个好的决策可以让士兵在战役中减少牺牲;一个错误的决策可以葬送手下全部的士兵的性命。所以将领的决策很重要。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袁绍十万大军包围曹操,袁绍优柔寡断不趁机消灭曹操,倒是曹操果断出击打败了袁绍,统一北方一举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周瑜仅有三万多兵马确打败了曹操二十余万军队。这场战役的胜利,就赢在周瑜的指挥能力和决策上,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没有指挥能力,一切都是空谈。周瑜的决断和指挥才能让他赢得了胜利。
小节:如果一个将领只靠士兵的英勇善战,没有好的决策,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将领的决策比比士兵的英勇善战重要。
战士的英勇善战
战士的英勇善战也很重要,但是战士代表的是个体,而将领决断的是整体。但是也不能说士兵英勇善战不重要,有好的决策再由强悍的军队去执行,那就是如虎添翼。
三国时期的公孙瓒有三千白马军,这三千人英勇善战。在异族入侵的时候,公孙瓒率领这三千人杀的异族两万人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小节:再强大的士兵也没有办法扭转整个战场,士兵骁勇善战固然重要。但是打仗不能只靠蛮力,还要动脑不然很难取胜。
总结:将领的指挥能力决定的事一支军队的生死,而士兵骁勇善战决定的是个人的生死,所以我认为将领的指挥比较重要。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无论在什么年代,想打赢战争,指挥能力和英勇善战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兵是将的胆,将是兵的魂。失去了哪一方作战都不可能取得胜利。任何一个优秀的将领都不会把自己独立于士兵之外,胜利是缺一不可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首先就需要一个特点,练兵。一个不会练兵的将领那绝对称不上一个好的将领。指挥魏武卒的吴起才是战无不胜的吴起,指挥大秦铁骑的王翦才是平定六国的王翦,指挥岳家军的岳飞才是无往不利的岳飞,指挥戚家军的戚继光才是惟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其实每一个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一笔的优秀的军事将领都有他们对于练兵的不同看法。
这里跟大家举几个例子,咱们来看一看将领们对练兵看的如何重要。首先来看看孙子对士兵的看法,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这是孙子对于练兵的思想,记载于《孙子兵法》中,核心思想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需要的是士兵的服从。
咱们再来看看岳飞对于练兵是怎么做的,岳家军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只部队,就是因为他们的作战英勇和作战纪律,可是这样的作战风格,是离不开岳飞的练兵。在《金佗稡编》中有这么一段话:御军之术,其大端有六。曰重搜选;贵精不贵多,背嵬所向,一皆当百。上初以韩京、吴锡二军付先臣,皆不习战斗,且多老弱。先臣择其可用者,不满千人,余皆罢归,数月遂为精卒。上喜,赐报曰:“可见措置有方,忠诚体国。”二曰谨训习:止兵休舍,辄课其艺,暇日尤详,至过门不入,视无事时如有事时。如注坡、跳壕等艺,皆被重铠,精熟安习,人望之以为神。三曰公赏罚:待千万人如待一人。张宪之部卒郭进有功于莫邪关,顿解金束带及所用银器赏之,又补秉义郎。臣云赏以重铠习注坡,马踬而踣,先臣以其不素习,怒曰:“前驱大敌,亦如此耶?”遽命斩之,诸将叩头祈免,犹杖之百,乃释之。馀如傅庆以夸功诛,辛太以违命免,任士安以慢令受杖,过无大小,必惩必戒。张俊尝请问用兵之术,答曰:“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阙一。”请问“严”,曰:“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四曰明号令:授兵指画,约束明简,使人易从,违者必罚。五曰严纪律:行师用众,秋毫不犯,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直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诘其所自得,立斩之。六曰同甘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樽酒脔肉,必均及其下,酒少不能遍,则益之以水,人受一啜。出师野次,士卒露宿,虽馆舍甚备,不独入。诏词有所谓“绝少分甘,与人同欲”,又云“甘苦同于士卒”,“虽万众而犹一心”者指此。……有是六者,用能恩威兼济,人人畏爱,重犯法。部众十数万,本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皆奉令承教,无敢违戾。这些都是岳飞的练兵思想。
戚继光的戚家军,名声不低于岳家军,而戚继光又以练兵而闻名天下。在《纪效新书》中的开篇他就说了选兵的重要性:兵之贵选,尚矣,而时有不同,选难拘一。若草昧之初,招徕之势,如春秋战国用武日久,则自是一样选法。方今天下承平,编民忘战,车书混同,卒然之变,自是一样选法。大端创立之选,势在广揽、分拣,等率均有所用。天下一家,边腹之变,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形动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见官府藐然无忌者是也。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所谓乡野老实之人者,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可见戚继光对于兵士的看重

这样一来,其实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即便是古代名将,他们也从来没有忽略过士兵的重要性,虽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如果想赢,那么就必须有指挥得当和作战勇猛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应该厚此薄彼。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战争技术战士官网在哪下载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