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一统三国的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谋略值能排多少,在魏国呢?
毫无疑问,司马仲达是整个三国最顶端的那一层人物,而且是军政全才!晋朝真正的奠基者,结束三国纷争的重要人物!不过,他的能力再强,手段再厉害,也改变不了他是一个阴暗,阴险,阴谋,卑鄙的政客形象。在我看来,历来得国之不正,夺权之卑劣,非司马家莫属!
石勒曾评价“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如日月光明,不能像曹操、司马懿父子,欺侮孤儿寡妇,以狐媚来夺取天下。”
那我们就来看看司马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卑劣的成功者
一,抛弃发妻、薄情寡义
张春华是年少时就有德行,才识过人,心狠手辣,是司马懿的得力帮手,但因为强势。年轻时还好,司马懿也需要一个能管家,能教子,能帮忙出谋划策的人。等司马懿权势越来越大,张春华容貌也逐渐衰老,四个孩子渐渐长大,张春华在司马懿心里的地位越来越低。他更需要一些花瓶来享受。司马懿曾想纳妾,但被张春华阻挠。最后张春华妥协。
柏夫人进入家门,嫌张春华人老珠黄,天天和柏夫人腻歪。
后来司马懿生病了,张春华去探望,直接把她赶出来。完全不想见张春华,张春华受不了,就绝食。
司马懿听了反而高兴,死了省心。
没成想他儿子也跟着母亲绝食。
司马懿因为心疼儿子,才跟张春华道歉。
道歉完还说,老东西不足惜,只是担心他儿子而已。
二,背信弃义
曹爽穷兵黩武,嚣张跋扈,魏国老臣担忧,司马懿和蒋济一些老臣变商议推翻曹爽。
高平陵之乱时,曹爽虽然比猪还蠢
但桓范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只要曹爽带着皇帝。召集军队进攻司马懿,司马懿必败无疑。
曹爽懦弱犹豫,既不敢反抗,又不愿意放弃,一时间僵持不下。
司马懿便跟蒋济商议,司马懿许诺:只要曹爽投降,必定保留他现有的一切,不过必须放弃权力,当个富家翁。
蒋济作为三朝老臣,以自家性命名声做保,曹爽一定没事。
曹爽这才投降。
然而司马懿掌权没多久,就诛杀曹爽三族,曹爽当权几十年,门生遍布天下,司马懿把有威胁的,全按谋反罪杀害。
魏国老臣,何晏,丁谧,李胜,桓范等全被灭了三族。嫁出去的女儿也要拉回来杀害。
一时间魏国满城风雨。
蒋济悔不当初,没一个月就郁郁而终。
三,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
司马懿征辽东,辽东已经投降,却依旧坑杀
在清理魏国老臣时。动不动就杀三族,整个朝野到处都在杀人。
而司马懿教后代更是以奸诈邪恶为主。(查查司马师司马昭的为人吧。)
司马家称帝后,将司马家的人分封各多久便各自夺权反叛。
只顾夺权,也不管外族入侵,以至于五胡乱华。
典型的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
一个活的长的人,一个能熬的人,还天天有人洗白,与诸葛武侯相提并论,真是谬论
先写到这里,容后再更!
我们提起三国时代除了说那些有雄才大略的诸侯和能征善战的武将之外,运筹帷幄的谋士也时常被我们提起。三国谋士之中司马懿给我们印象大概就是文不如诸葛,权谋不如三代曹魏雄主,很多也许会好奇最终一统三国的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谋略值能排多少,在魏国呢?
三国前期属于黄巾起义群雄并起的时代,各路诸侯帐下能人异士众多,当时要说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也多不胜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荀彧、郭嘉、贾诩、陈宫、许攸、田丰、徐庶等等。按照演义而言,倘若把诸葛亮当作一个标杆的话,能与诸葛亮不向上下的谋士有荀彧。郭嘉,贾诩、徐庶、司马懿。
司马懿在赤壁之战之后才投身曹营,通过这一点我们很显然可以知道一个重要的信息,赤壁之战以前曹操视天下诸侯为掌中物,其帐下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云,曹操迅速壮大也让曹操形成一种骄兵之状,赤壁一战让曹操大败而归,司马懿才来相投于曹操。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司马懿在曹操赤壁之战之前不来相投是因为曹操鼎盛之时不缺谋士,在赤壁战败之后曹操吃了大亏才知道谋士的重要,司马懿持才而来是想让曹操重振雄风达到自己心中的目的。
司马懿刚到曹营并没有展现出惊人的谋略,可曹操也认为其有大才能辅佐自己,以曹操识人的能力如此看重司马懿,或许在曹操心中司马懿依然成为谋士之首,只不过当时未发生较大的战事,司马懿一直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后来司马懿多次抵抗诸葛亮北伐,与诸葛亮斗智斗勇,虽然败绩居多可依然不影响司马懿在谋士中的地位,只能说司马懿的能力仅次于诸葛亮。
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表现来看,三国前期的谋士能与诸葛亮一较高下的有荀彧,郭嘉,贾诩、徐庶等人,司马懿亚于诸葛亮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司马懿应该与荀彧。郭嘉,贾诩、徐庶差不多,硬是要比个高低的话,个人认为司马懿能在三国前期谋士排名第二。
三国前期的第一谋士个人认为还是郭嘉,毕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荀彧主要是善于内政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谋略上应该次于司马懿,司马懿在曹魏应该也是属于第二。
司马家族虽然最终夺取了天下,而司马家族在历史上仍然被很多人所诟病,毕竟司马家族以阴谋夺取天下。
三国中的郭嘉、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周瑜,哪位的谋略策略更厉害一些?他们各有什么不同?
郭嘉是完全的谋士,并且真正知道曹操的意图,自己考虑放刘备走那段。诸葛亮谋士加统帅,可惜刘备没有把他当老师对待。火烧赤壁是一场骗局,可看曹操夜观两红日落地,感叹江南不可急图一段。庞统就是那个穿针的人。当了军师没有通过刘备的测验,被over了。司马懿是领袖角度布置策略。
郭嘉在曹操阵营中做为谋士非常突出,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后面的布局得重新排列。
周瑜算是武将,政治头脑也非常不错。
庞统求胜心切,死的早。
再说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只是站到了后面,司马懿如果早早死了,排名里就没他的事儿了。那些厉害的死了,剩下一堆富二代,偏巧他有野心,也就成事儿了。
这个啊无法真正衡量,有运气在里面。由于外出手机打字,无法阐述更多,请见谅。
谢邀,这个问题,题主其实没必要去分个高下,因为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我给你把每个人的特点说一下,题主自己评价,首先先说郭嘉,郭嘉在演义中号称鬼才,这个外号有点让人觉得郭嘉有神鬼莫测之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郭嘉的计谋喜欢用奇兵,说白了就是爱冒险,以小博大,这种计谋只能在局部战争中去使用,对大局观缺乏认识和了解。
我们再说说周瑜,周瑜可以说是个全才,不管大局观和局部战争表现出来的才能都很不错,演义中摸黑周瑜不少,周瑜能同意孙刘联盟,和打赤壁之战(赤壁是周瑜一手策划的,这里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详情参照三国志)体现出周瑜的价值,可惜是一个不懂政治,又英年早逝的人,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在说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老对手,俩人如果说去评论,都应该是政治家,军事才能一般般,诸葛亮大局眼光非常不错,可是真正的行军打仗却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管是孙刘联盟和隆中对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正史中,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没带过兵,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缓解荆州和益州集团的矛盾,与其说为了蜀国北伐,不如说是为了政治目的。晋书司马懿传里也说过司马懿的一生,司马懿打仗不如说是更像司马懿家族的夺权,而且诸葛北伐两个人更加是在打默契战,诸葛亮北伐有时候只带一万部队就北伐了,而司马懿一直都是被动防守。这里不是司马懿怕诸葛亮,而是知道没有诸葛亮司马家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仅此而已。
最后我们说说我心中认为最失败的谋士,庞统,这个人可能是有点才能,可是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几次投简历,几次被拒,来到蜀国,又因为和诸葛亮争风吃醋,把自己命也搭进去了,说白了作为一个谋士,连自己的生命都某不出来,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适合的只有纸上谈兵。
那么题主你认为应该怎么排行呢?
如果排名的话,我认为郭嘉第一、诸葛亮第二、司马懿第三、周瑜第四、庞统第五。
郭嘉第一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候总是能给曹操最正确的建议,有一个建议如果曹操采纳,就没有后来的三国演义了,那就是郭嘉劝曹操杀掉刘备,因为他谦虚笼络民心,有诸多强将相辅,更有刘姓的皇室后裔的身份,将来必成强敌,但曹操没听,才有了后来的三国鼎立。诸葛亮第二是因为他在刘备撩到时一个大的战略给刘备以立足之地,最终成就三国鼎力之势。可后来六出祁山每每铩羽而归、空耗国力,同时没有很好的建立人才梯度,导致后继乏人,只能是第二位。
司马懿第三,是因为他太能沉住气,一步步稳扎稳打,再加上寿命长熬死了所有能威胁到他的人,最后奠定了司马晋朝立国的基础。
周瑜第四,因为他年纪轻轻助冬吴立国、以一己之力打赢赤壁之战,功劳甚高,只可惜寿命太短。
庞统第五,也是因为命短,还没走建立大的功绩就离世。
关于本次强者谋略之司马懿出装攻略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