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诸葛赵云法正战法?
三国志战略版诸葛亮赵云法正战法搭配
诸葛 夺魄 杯蛇 全智加点 兵书:避其锐气 铁甲
赵云 破阵 横扫 全武加点 兵书:攻其不备 鬼谋
法正 八门 盛气 全智加点 兵书:援其必攻 百战
1.夺魄杯蛇是诸葛标配,夺魄一定要,神技;杯蛇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调整为其他输出战法;兵书主要防止被爆头,因为s2爆头队伍不少。
2.赵云没啥好说破阵标配,横扫是高概率群攻,稳定发挥打伤害,和攻其不备兵书联动输出爆炸,配合盛气前2回合打出震慑,拉开兵力差,这里没用所向是因为30%概率太看脸。
3.法正高智力八门减伤可观,套在对面输出头上,前三回合能低损拉开兵力差,同时带百战提高法正主动战法发动概率(法正的主动不是发动概率偏低,就成了SS级别战法)。
“三分天下”是鲁肃的《榻上策》提出的,还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可以从《三国志》看三国年谱,可以推测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什么时候
诸葛亮的《隆中对》公元207年,刘备三请诸葛亮,最后一次终于见到诸葛亮时,询问安天下之策,诸葛亮提出了先取荆州,再取益州,联吴搞曹,从而实现统一中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鲁肃在什么时候提出《榻上策》
鲁肃是徐州南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周瑜的祖父曾任东汉的太尉一职,而有关鲁肃的父亲却没有记载,可见鲁肃并非出身名门。不过鲁肃的家很有钱,他年轻时热衷于击剑骑射,不理家事,被乡里老人称作“狂儿”。
周瑜闻名,有一天,率部下来见鲁肃,想请鲁肃资助一些粮食。鲁肃家当时有两座米仓,听了周瑜的来意,鲁肃毫不犹豫把其中一座送给了周瑜。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人。但是鲁肃的慷慨不是那种只付出不要回报的慷慨。用现在的话来说,鲁肃的慷慨是一种投资。不久,北方陷入战乱,鲁肃举家迁往江南。
公元200年,鲁肃经周瑜推荐结识了孙权。这样,鲁肃以前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鲁肃见到孙权后,两人谈得非常投机。鲁肃分析说,东汉王朝的复兴已是不可能的,而曹操的优势也一时无法改变。他建议孙权首先鼎足江南,然后伺机消灭刘表,占领长江以南以成霸业。鲁肃的这个战略构想和诸葛亮三分天下的主张完全相同。而且,鲁肃提出这一构想要早于诸葛亮。在占领长江以南这一点上,鲁肃与盟友周瑜的见解是一致的。
他提出要高瞻远瞩有步骤地推进计划。但是,鲁肃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特别是孙权部下首屈一指的名士张昭,更是对鲁肃持批判态度。起初,鲁肃对共同抗曹并没有具体的联合目标(当时刘备还没入眼)。
公元208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开始
赤壁之战的前夜,鲁肃清醒地认识到,刘备正是自己应该联合的对象。鲁肃不顾刘备当时正陷于穷途末路,专程赶到刘备处说服他共同抗曹。对初次见面的诸葛亮,他以自己是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友的身份与诸葛亮建立信赖关系,亲自陪诸葛亮到柴桑与孙权会见,同时叫回周瑜共同劝说孙权抗曹。这些都是鲁肃一人促成的。
谁先提出三分天下?
公元207年的时候,孙权已经在江东立足,当时荆州还是刘表的地盘,诸葛亮的《隆中对》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已经明确提出外结好孙权。三分天下
公元200年,孙权在与鲁肃的《榻上策》旨在立足江东,消灭刘表,这一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逃奔袁绍。所以鲁肃的《榻上策》并没有联手刘备三分天下。一直到公元207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去世后。鲁肃去吊丧,临走之前才提出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所以,“三分天下”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来的
可算遇到一个有关三国的问题了,作为《三国志》的作者的家乡人,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简单而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榻上策》有鲁肃于建安五年提出来,《隆中对》由诸葛亮于建安十二年提出来。从时间上来看,鲁肃提出《榻上策》的时间要早几年,但是他们的见解和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也影响了我们对“三分天下”的看法。我们试着对二者进行比较。
建安五年鲁肃提出《榻上策》的主要看法的时候,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胜负未分,刘表对这一场决定性的战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求自保,这一点让鲁肃看出刘表的弱点,建议孙权伺机而动攻打黄祖,占领江夏,进而夺取荆州,与刘璋所在的益州“三分天下”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建议刘备占领荆州与益州,然后与孙权曹操一起“三分天下”进可攻退可守,可以称霸一方,也有机会一统天下。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榻上策》还是《隆中对》都是非常好的战略,但是他们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榻上策》倾向于划江而治,分南北治理的思路。《隆中对》倾向于分东西而治的思路。也就是说这两种思路是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的,可以说是鲁肃和诸葛亮两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没必要分清楚到底是谁先提出“三分天下”的思路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三分天下”的思路。
鲁肃的塌上策虽然比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早,但鲁肃的目的是趁乱取荆州,为以后建国打基础,并没有明确提出三分天下的主张,只是后来刘表死后,他提出联合刘备抗曹的主张,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需要 ,为隆中对的实现做出了贡献,也为孙权政权的稳固立下了功勋。
但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可是预先把三分天下的策略制定好了的,明显比鲁肃的高明具体的多,并且更切合实际,后来果然按诸葛亮的预定实现了三分天下。
鲁肃的榻上策只是提出了趁乱取荆州以观天下,为以后建国做准备的主张,提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也只是想给曹操多树敌,以缓解孙权的压力,并非要与刘备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态势,另外,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也是在榻上策之后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的,不能把随机应变的策略算作榻上策事先就有的规划。
所以说三分天下应该是隆中对明确提出的政治主张,或者说战略规划,榻上策却没有这样明确具体的战略方针,相比之下,诸葛亮的隆中对才是高明完整切合实际的战略安排。
鲁肃的三分天下的三股势力,是孙权、曹操,还有荆州的刘表,而不是刘备。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比之鲁肃要晚了七年,虽然更加准确,但是毕竟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刘备还没有什么势力的时候,谁也料不到他日后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助力,比如诸葛亮,比如庞统,刘备也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一步步夺取益州、占领汉中,最终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位主角。
诸葛定天下100块真能提现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其中100元或者200元基本上我们都无法提现,因为这是这个游戏的运营给大家的一种吸引的作用罢了,吸引大家能够多玩一段时间,看广告为对方创收罢了。毕竟这种游戏开始的时候都会给大家一个新手福利提现0.3元,然后获取了大家的一些信任,让你看广告视频为对方创收罢了。
关于诸葛定天下同款游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