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游网

解锁历史之谜:《史上第一个》游戏攻略大揭秘(史上第一玩家免费阅读)

今天给各位分享解锁历史之谜:《史上第一个》游戏攻略大揭秘的知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1. 世界未解之谜: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饥馑(饥荒)有哪些?
  2. “杏花村”为何成为历史之谜?
  3. 世界历史上十大未解之谜是什么?人类有没有办法解决?
  4.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饥馑(饥荒)有哪些?

1、 爱尔兰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发生于1845年到1850年,这五年时间里,除了近百万的饿死者,再加上约一百万因饥荒而依据海外的爱尔兰人,这将近200万人占爱尔兰当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发生饥荒的起因是一种称为致病疫霉的卵菌造成马铃薯晚疫病,使得人们的食物来源匮乏;同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爱尔兰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其实行的殖民政策使得大多数的爱尔兰农业人口只能种植马铃薯这种单一作物来维持生计,更加深了饥荒的危害;再加上当时的英国政府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不救助深受饥荒危害的饥民,还在饥荒期间废除了《谷物法》,大大减弱了抵抗饥荒的能力,并在饥荒期间,还让爱尔兰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

2、 孟加拉大饥荒

孟加拉大饥荒发生于1943年,估计有300万人死于此次饥荒,不仅包括饥饿,还包括因饥饿导致的营养不良以及与饥荒期间有关的疾病。

发生饥荒的起因是1942年年末的气旋袭击造成了孟加拉粮食减产,但伴随出现的其他各种因素更是助长了饥荒的威风,包括日本当时对粮食供应地缅甸的占领后,中断了粮食的供应,还包括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对饥荒的发生不予重视,还将仅有的粮食用于其战争需要,更是加重了饥荒所带来的危害。

3、 乌克兰大饥荒

乌克兰大饥荒是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大饥荒,根据估计,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于这一事件。

大多数学者认为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大灾难,除了部分的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制造的饥荒,是这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行为。

上述的饥荒发生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这段时间里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每次的饥荒都或多或少与战争有关,与殖民有关,虽然现在世界上仍有大大小小的战争,大大小小的饥荒,但是希望这种几乎灭绝种族的饥荒再也不要发生了。

解锁历史之谜:《史上第一个》游戏攻略大揭秘(史上第一玩家免费阅读)

世界历史上关于饥荒的记录数不胜数,但由于各国历史记载数据的不统一,很难明确说出哪一次饥荒是死亡人数最多的。

但是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曾发生过不少有据可查的大饥荒。我来就自己了解的情况试做回答:

1、1845-1852爱尔兰大饥荒

1845年秋天,一场前所未有的马铃薯霉病袭击了爱尔兰,这种霉病是由真菌引起,感染真菌的马铃薯先是在叶片上出现黑斑,继而整株死亡,即使已经接近成熟的块茎也会变成一包浆泥。

这场霉病使1845年爱尔兰全国马铃薯产量下降了1/3,1846年更是接近绝收。这场霉病虽然在1847年有所缓和,但在随后的几年当中又反复发生,一直持续到了1852年。

根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爱尔兰,马铃薯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大量种植和食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爱尔兰每人日均马铃薯消耗量已经达到了5磅左右,而占爱尔兰全国人口1/3的底层人民的日均消耗量更是高达10-12磅,与之相比,当时法国人日均消耗马铃薯仅为6盎司,地处北欧的挪威日均消耗量也只有28.5盎司。可见,当时爱尔兰的粮食结构相当单一,这就意味着此次马铃薯霉病的袭击对爱尔兰人民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由于此次马铃薯霉病的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反复发生,加之英国政府采取的救济政策不力,从1845年到1852年,一百余万爱尔兰人因饥饿而死亡,两百一十万人逃离家乡,移民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当饥荒结束后,爱尔兰的总人口下降了40%左右。


2、1932-1933乌克兰大饥荒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过程。在这一时期,为了解决大规模工业化所导致的粮食和原料不足等问题,苏联在广大农作物产区强行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然而,此次农业集体化运动由于推行过快,导致了大量农民的不满,这些农民在富农的带领之下以消极怠工的方式表示抗议,到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开始出现减产,而到了1932年初,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首先开始出现饥荒,继而蔓延到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乌克兰地区。

此次乌克兰大饥荒在从1932年初开始,在当年夏天曾一度好转,但在秋天又再度恶化,并一直持续到了1933年底。

由于之前苏联分配给乌克兰集体农庄的粮食收购任务极重,集体农庄为了完成收购任务,甚至将农民手中仅有的预备粮全部收购了,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在面对饥荒时毫无抵御能力,加之苏联政府对于饥荒的事实采取了掩盖态度,并禁止农民外出逃荒、乞食,进一步放大了此次饥荒的破坏程度。

关于此次饥荒的死亡人数,由于原始数据的缺乏,历来各国学者都是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了死亡接近四千万人的夸张数据。近年来,随着大量苏联旧档案的解密,众多研究学者将此次乌克兰大饥荒的死亡人数估计为300-350万人。


3、1941-1944年中原大饥荒

从1941年开始,我国河南地区遭受了连年的水、旱、风、雹、蝗等灾害,“自春至秋,河南旱魃肆虐,赤地千里。秋后,水、旱、蝗、风、雹等灾交相侵袭,几至无县不灾,无灾不重”(《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

在这其中,旱灾是为害最甚的灾荒。根据当时资料记载,从1941年到1942年,河南省一地便有六十余县遭受旱灾,几近绝收,而1943、44年的由旱灾导致的蝗灾范围也达到了四十余县,给当时的河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次大饥荒既有天灾原因,也有人祸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气象资料,从1940年开始,河南省的降水量就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特别是1942年,降水量还不足正常年份的60%,这是导致旱灾大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中原大饥荒”开始时,正值抗日战争焦灼时期。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据了河南省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河南人民面临着灾荒、侵略者掠夺和供应国民政府军给养的三重重压,其凄惨程度可想而知。

同时,在灾荒发生时,以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为首的一干地方官员,不仅对于灾情熟视无睹、隐匿不报,还加大粮食的征派数量,使得灾荒造成的损害进一步加大,使得灾民的生活雪上加霜、陷入绝地。

直到1943年,当美国记者白修德将自己在灾区的亲身经历发表在《时代周刊》上,并面见蒋介石汇报灾区情况后,国民党政府才开始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但在此时,整个河南省受灾人数已达到3000万之巨,因饥饿而死的人数达到了200-300万人。

我是衔笔书史,欢迎大家来关注我~

“杏花村”为何成为历史之谜?

“杏花村",是古诗里创作出来的村名,真实地方在哪儿?也说不清。

尽管说,一些地方为此相争,你让官方也不好判断。夲无中生有的名字,跟桃花源一样,硬要去争,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说不清,就让它存在于文学当中,至于你想当成商标名,按规定申报,官方会受理保护。

世界历史上十大未解之谜是什么?人类有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历史上有个未解之谜,大玉儿孝庄文太后下嫁当时摄政王多尔滚。有的说下嫁有的话没有。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

1、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2、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 。

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世界军事方面的未解之谜,我想最玄的应该就是刘秀的“昆阳之战”了。

《叶问》电影里“我要打十个”这句话让人听得热血沸腾,现在这句话也被拿来比喻厉害的人。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刘秀领导的2万多士兵,他们每个人可以打二十个!

昆阳之战——谜一样的战争

东汉之后,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刘秀和哥哥刘縯一起,跟随更始帝刘玄掀起了反莽浪潮。

公元23年,刘縯等人带领大部队进攻宛城。王莽派王邑和王寻率领大军前去阻止,王邑在前去宛城的路上又与严尤等人会合,组成了42万人的庞大军团向宛城袭来

王邑等人要到宛城就必须经过昆阳,当时驻守在昆阳的刘玄军还不到一万人,刘秀也在其中。昆阳城中的将士毫无战心,面对强大的王莽军团个个都是胆战心惊,唯独刘秀极力劝说大家要勇敢面对,并且带着13人连夜突围去附近搬救兵。

救兵搬来了,但加上原来城中的人也才不到2万人,与王邑的42万人差了有20多倍!刘秀却是信心满满,他对这场战争非常有信心。就在这个时候,怪事发生了!王邑的军营让流星给砸了,还有很多像山一样的白云从天而降,离地一尺左右又散开,士兵们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

这是记载于《后汉书》的情景:“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昆阳之战的流星并没有把王邑的42万士兵歼灭,后来刘秀率领着2万人运用计谋把他们击败,“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就这样刘秀领导的士兵以一敌二十战胜了王莽军。

昆阳之战是否有陨石坠落?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昆阳之战的时候有流星砸了王邑的军营,而且还有像山一样的白云落下来,这又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古代关于陨石坠落的记载有不少,比如商朝末年“天雨石,如大瓮”,又如周成王时期“雨金于咸阳”,这些都是记录陨石坠落时的情景。最有意思的是秦始皇时期,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上面竟然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气得秦始皇把陨石附近的人都杀了。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古人对流星陨石还是有一定认知的,昆阳之战的流星和白云落地到底是巧合,还是后人对刘秀的神化?这就不得而知了。

正是因为《后汉书》中有了流星坠落的记载,才给昆阳之战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对于这一现象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解锁历史之谜:《史上第一个》游戏攻略大揭秘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