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威力加强怎么让对方投降?
三国志十一降伏劝告成功的条件
1、拥有汉帝(对方君主重视汉室)。
2、实力远远超过对方(基本上对方拥有两座城、拥兵5万以上都不会投降)。
3、同盟关系且亲密(亲密度越高越好)。
4、对方君主不能厌恶己方君主(马腾绝不会降服于曹操)。
5、对方君主野心低。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直接降伏另一个势力很难做到,但也可以做到的。
一种情况是两方处于结盟状态,像刘表刘琦势力和刘备结盟,关系达到最高级,如果这时曹操威胁很大,就有可能采用降伏合并两个势力。
另一种情况,己方拥有大多数城池,敌方被打的没有多少兵力和武将,如果两方不是极度厌恶,很大可能直接降伏。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了,东吴会杀刘备吗?
这虽然只是一个历史假设,但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发生的。
刘备夷陵之战中不仅仅是战败,而且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在这一战中很多的将领被杀,黄权因为归路被切断转而投降了曹魏。蜀国阵亡数万人,仅刘备得以身免。
如果能够擒获或杀死对方的最高指挥官,那当然是整个战役里最大的战功,将领或士兵肯定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杀刘备。
这种情况其实和关羽战败时差不多。史书的记载有好几种说法,有关羽被潘璋部当场斩杀,还有孙权劝说关羽投降未果后所杀。
不管当时具体是哪一种,关羽被杀之后孙权有点儿后悔,因而将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孙权原本是想让曹魏和自己一起承担,但最终还是孙权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有了关羽这个前车之鉴,孙权会尽可能避免俘虏刘备。毕竟是两军会战,前线发生的事情也并不一定会全按照孙权的意思发展。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刘备还真得就被俘虏了!
这时候东吴怎么办?如何处置刘备还真令人头疼。孙权把刘备软禁在东吴,以此来挟制蜀汉,恐怕未必会起到什么作用。
在刘备之前的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可以重新拥立新的君主。同期的袁绍、马超也是不顾家人继续与之对抗。在之后的历史上,金国俘虏了徽钦二宗,赵构还是继续做他的皇帝。
最多就是史书的记载有所改变,大致便如“先主东狩未归,诸葛亮遂拥后主登基。”
如果孙权把刘备送给曹魏,那可比把刘备软禁在东吴低劣许多了!东吴从此就没有任何主动权了,一切都要看曹魏是如何操作了。
不管是曹魏把刘备送回蜀汉,还是让刘备去陪伴汉献帝,反正曹魏都要做得比东吴要好。
刘备不仅受俘东吴而辱,还要再次受辱与曹魏。一个堂堂蜀汉的皇帝,居然先后两次受辱。东吴和蜀汉的这个梁子,从此再无缓和余地。
把刘备送回到蜀汉,恐怕还不如把刘备软禁在东吴。刘备被东吴送回到蜀汉,刘备必然会将战略重心转到全力对抗东吴。
刘备被东吴送回到蜀汉,面对蜀境中那些蠢蠢欲动的反对势力,刘备那张老脸又能往哪儿搁?
刘备必然会全力继续攻打东吴。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等人也会选择支持刘备。这和刘备被打败逃回蜀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所以东吴前线一但俘虏了刘备,以陆逊的谋略断然不会押解刘备去见孙权。
陆逊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刘备随着蜀军阵亡,一个是制造机会让刘备自己逃回到蜀汉。
根据陆逊对于当时形势的判断,多半会选择让刘备自己逃回到蜀汉吧!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了,东吴会杀刘备吗?答案是:肯定不会。襄樊之战,东吴已经杀了关羽了,关羽之死,不单是因为刘备借荆州不还,更是因为关羽傲慢无礼,屡屡污辱东吴为“鼠辈”、把众将污为“群鼠”;孙权求亲于关羽,关羽不但不许,反而把孙权说成是“犬”。关羽死于刚愎自用,他的死可以说是东吴的“共识”。而刘备作为蜀汉主帅,即便夷陵之战被俘,东吴不敢杀,也不能杀。如果杀了刘备,东吴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他必须独自应对西面(迫于压力的)诸葛亮为首的蜀汉集团强有力的报复,曹丕乘势在北面的进攻。如此,东吴随时可能灭亡,孙权算不上出色的军事家,但绝对是优秀的政治家,他傻到家也不会这么做。他还要把刘备完好无损地交还蜀汉,并且还要重修于好,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东吴和蜀汉都非常明白。
关羽失荆州被俘,为东吴所杀,刘备起兵七十余万,誓死要夺回荆州并为关羽报仇。孙权求和不成即指派东吴名将陆逊与之对抗,在夷陵两军相持。陆逊以逸待劳,见刘备连营扎塞,便釆用火攻,连烧蜀军七百里连营,刘备惨败。吴军乘势掩杀,蜀军战将兵士死去无数,尸横遍野,惨烈之极,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刘备本人遭吴军追杀,经多方将领沿途拼死相救,直逃到白帝城才脱离险境。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因连续经历了荆州丢失和夷陵惨败,关羽张飞相继死去,精神受到巨大打击,老迈的身体再也一蹶不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就一命归西了。
假如在此战中刘备被东吴所俘,会像关羽一样,被东吴杀掉呢?应该不会。
一、当时魏、吴、蜀三国已经成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吴蜀相对弱小。所以诸葛亮和东吴早期的鲁肃都重视孙刘联盟对抗强曹操这一决策。蜀后来在关羽失掉荆州和这次夷陵惨败,已成弱势,荆州将成魏吴争夺的焦点。此时若杀掉刘备,诸葛亮必拥刘禅继位,从此孙刘联盟彻底废弃,两家成为死敌必为曹魏得利。曹魏如同早期赤壁之战一样,先取荆州再过长江,东吴亡国就不远了。
先前荆州之战关羽被俘,杀掉关羽就被东吴首席谋臣张昭批评,他认为夺取荆州就已达到了目的,杀关羽将会引来后患。孙权也后悔,急将关羽头颅送给曹操,想转移祸水但未成功,还是引发了夷陵之战。如果此时刘备被俘也被杀掉,两国断无再合作的机会了。孙权不傻,决不会这样做。
二、刘备虽然死于夷陵之战,但病死和被杀完全是两回事。诸葛亮拥立刘禅后为顾全大局再度与东吴修好,延续了过去的结盟是无奈之举。对东吴来说夺回荆州已成了实是,夷陵之战又将把对方打到了谈判桌上,赚得大了,比杀掉刘备强得多,何况刘备自己还是死了。
三、如果夷陵之战刘备未能逃出重围,可能宁可自杀也不肯当俘虏。万一被俘则有两种结局,一是像死于白帝城一样,极度灰心死于囚禁之中,二是东吴给与较高的礼遇来宽慰刘备,以求达到不计前嫌重新合作的目的。诸葛亮会从中斡旋,为刘备建立台阶,让刘备风光返蜀。但刘备心中阴影无法消除,也无力再战东吴,羞愧和耻辱使他难以长寿,不久既死。
总之如果刘备被俘孙权决不会杀掉刘备。夷陵之战东吴打出了最好的结果,在彻底打败刘备的同时,让刘备逃出生天又自行死去。
我想是大概率会杀了刘备的!因为夷陵之战,蜀汉是损兵折将,精锐尽失!如果东吴能再阵斩刘备的化,那么东吴不仅可以全据荆州,还可以沉重打击蜀汉政权!有一战定乾坤的功效!
如果刘备被东吴擒杀,蜀汉政权必乱,任诸葛亮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也是控制不住局面的!在夷陵惨败之后,为什么刘备既使病死在白帝城,也不返回益州就在于此!他就是要让益州的士族们安心,别看我刘备败了,但只要有我在亲守门户,你们的利益就不会受损!
所以,一旦刘备在阵前被东吴所杀,益州士族必然是分崩离晰,自谋生路!或投曹魏、或投东吴,无论哪种结果也是三国时期的结束,迎来吴魏两国交锋的南北朝时期!就算最理想的状态,诸葛亮、赵云联手匡扶刘禅、平定内乱,那么蜀汉也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元气!
综上所述,东吴杀了刘备,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劳永逸,彻底解除蜀汉威胁的最好办法!如若不然,东吴也不会追得那么急,杀得那么狠!东吴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一战结果了蜀汉政权的命运!
谢邀!
这个问题问的好。
夷陵之战,东吴陆逊用火攻之计烧了刘备连营七百里。刘皇叔损兵折将,败至白帝城,出师未捷身先死,就此托孤孔明,虽死犹恨,带着未尽的心愿撒手而去。
这也成了千古遗憾。如果刘备听众人之劝,如果刘备不感情用事,……但这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凭心而论,都希望刘皇叔可以一战平吴,进而挥师中原,直捣许昌,最后光复汉室,传延汉祚,光照千秋。
这里我们自当尊重历史。但换一种思路,如果如题主所说,刘备兵败被俘又会怎样呢?
我想题主说的四种情况基本都概括了,这里,我只说一下最有可能的结果。
首先不杀是肯定的。
因为,一是曹魏还很强大,孙权自然知道孙刘联盟决不可分裂,二是刘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贵胄,大汉遗脉。现在又是蜀汉皇帝,岂能杀了?杀之必成众矢之的,杀之必然人心向背。即使要杀也只能让曹丕杀,但这样也等于是损害了孙刘联盟,况且,曹丕同样也不会杀。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孙权也不会将刘备送给魏国。
其次,囚禁起来,以此要挟蜀国,这也不可能。
因为既然不能杀,又何必增加蜀国的仇恨。这边囚了刘备,那边阿斗便继承了皇位,尊刘备为太上皇,蜀汉一样有主。那么,接下来便是政治与外交的拉锯战了,扯皮磨牙,这对联盟不仅无助反而有害,还耽误了对抗曹魏的大计。既然之前已经是联盟合作的,有必要节外生枝吗?东吴还想获得什么利益?荊州都失而复得了,难道还要刘备的川蜀不成?人家会给吗,给了又能守得住吗?总之,立足还是根本,不能最后被曹魏一锅端了。
综上所述,智慧如孙权,则最可能也是最好的策略,便是将刘备送回蜀国。
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把刘皇叔送回蜀国,不怕他重整军队,卷土再来吗?
不会,这是多虑了。因为伐吴,刘皇叔几乎是举了全国之力,并因此战而损失过半,至少五年内无法再劳师远征了。回去之后只能休养生息,以图崛起。再者,有孔明,李严、蒋琬等辅臣的相佐劝谏,做为政治家的刘皇叔经此一败也会醒悟过来,不会为报私仇而废了大业。
而对于东吴来说,也是一举两利的事,既避免了仇恨的继续加深,又巩固了吴蜀联盟。不失为上上之策。
我的答案是:如果发生刘备被东吴俘虏的情况,东吴不会杀刘备。杀了刘备会让蜀国同仇敌忾,而留着刘备不仅能牵制蜀国,还能要求蜀国提供大量物资换回刘备。
杀死刘备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东吴肯定不会选择去做。
一,夷陵之战的误区
世人多说夷陵之战是刘备感情用事,实则不然。夷陵之战是蜀国唯一有希望拿回荆州的时机。
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1年,这年蜀国的宿敌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曹操在220年死了。曹操的儿子曹丕接管了魏国。此时的曹丕正忙着压制他的兄弟,控制军权和朝中的大臣。
魏国忙于整顿内务,使蜀国遭受来自魏国的压力骤减。蜀国终于能腾出手拿回失去的荆州等地。这是蜀国想要扩展的最好时机,可以说刘备把握时机把握的相当准确。为了师出有名,刘备打出了替关羽报仇的旗号。
荆州对于刘备集团相当重要,是其主要的兵员和税收地。如果失去荆州的人口和资源,蜀国必定走向衰落。事实也证明没了荆州后的蜀国很快陷入了困顿,最先灭亡。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就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二、吴国为何不会杀刘备
东吴曾经击败并杀了关羽,对于关羽尸体的处理吴国曾经想到嫁祸给魏国。魏国并不傻,他才不背这个锅。他乐意见到东吴和蜀国互相攻击,坐收渔利。所以刘备如果被俘,魏国是不可能接受东吴将这个俘虏送给自己的。相反他会用各种方法挑起吴国和蜀国之间的仇恨,让其两败俱伤。
至于将刘备放回去也是不可能,放虎归山必为后患,杀又杀不得,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让刘备和孙尚香生孩子。生不出来就找一个孩子称其为刘备和孙尚香的儿子,由吴国护送此子回蜀国继承,这样吴国就会顺理成章的控制蜀国。
至于杀死刘备也是不可能,我们在开头就进行过说明。杀了刘备会让蜀国同仇敌忾,而留着刘备不仅能牵制蜀国,还能要求蜀国提供大量物资换回刘备。
具体参考靖康之耻俘获君王的做法。俘获了对方君王就等于俘获了一座金山,放着金银不去敲诈白白杀了岂不可惜。
以上是笔者的看法,欢迎各位历史爱好者一起探讨。
长坂坡,刘备两个十六岁的女儿被曹操俘虏沦为小妾,赵云为何不救?
首先要说一下,刘备确实有两个女儿在长坂坡被曹军俘虏,但是到底多大并无记载,后来曹操怎么处理她们的也没有提到,赵云当时不去救她们,是因为此时他正忙于救甘夫人和阿斗,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人。
根据《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记载,在长坂坡之战时,曹仁的弟弟曹纯统帅虎豹骑参战,俘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和辎重。在正史里并没有提到曹操如何处置刘备的两个女儿,不过当时这种战俘,特别是死敌的家属一般都没什么人权。
像曹操击败张鲁夺取汉中以后,马超留在汉中的庶妻董氏和儿子马秋落入曹操手中,董氏被赏赐给了阎圃,马秋则被张鲁杀死。从这里看,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赏赐给某个立功的手下可能性挺大,至于是妾是婢,那就不好说了。
而赵云当时没顾得上刘备的女儿原因很简单,当时他正在怀抱阿斗,保护着甘夫人突围。刘备最后逃过曹军追杀以后,身边总共不过五十多人,赵云带出来的人应该更少。他在曹军的围攻下既要带着阿斗,还要保护甘夫人,可以说已经到了极限,自顾不暇: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在封建时代重男轻女,儿子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存在,地位比女儿高的多。刘备早年颠沛流离,一直没有什么子嗣,所以收养了刘封为义子,直到公元207年才有了刘禅,此时不过一岁多一点。刘备后来还有了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不过从时间上看,他们应该出生在长坂坡之战以后。所以当时刘禅是刘备唯一的亲生儿子,其意义可想而知。
因此此时对于赵云来说,第一要务是保护好阿斗的安全,甘夫人都在其次,更不要说刘备的女儿了,他不可能在冒险去找刘备的女儿,
文章分享结束,三国群英传8刘备技能快速俘虏武将技巧分享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三国群英传8刘备技能快速俘虏武将技巧分享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