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周瑜三分天下正是位高权重时,究竟为何突兀而死?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当初孙坚被黄祖部将射杀,孙策继位,21岁的周瑜就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在孙策地位不稳的情况下,是周瑜出谋划策,帮助他成功的修复了孙家与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还逐步得到了汉室的认同,从而稳固了孙家在江东立足的根基。后来,也是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那么,就是一个这么有勇有谋的厉害人物,究竟为何在三分天下位高权重之时,突然就死去了呢?有书君查阅多方资料,搜集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受箭伤复发而亡。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中写了这次中箭经过。在南郡,曹仁用曹操的计策骗周瑜入瓮城,陈矫在敌楼上指挥放箭,一支毒箭射中周瑜左胁。周瑜顷刻面赤身烧,昏迷不醒。后来,周瑜箭伤未好,又率兵作战,箭疮复发坠马身亡。
二、被诸葛亮气死的。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设计三气周瑜,周瑜气地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2、另一种说法是,周瑜中箭伤后,躺在留了气孔的棺材里假死,设计埋伏,引诸葛亮前来吊唁。结果被诸葛亮识破计谋, 诸葛亮趴在棺材上豪啕大哭,蒙住了气孔,导致周瑜窒息而死。
三、突患疾病而亡。
历史上记载,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一代雄才周瑜就这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要了命。
以上就是有书君搜集来的周瑜的死因。不过,有书君根据史料分析,周瑜箭伤复发和被诸葛亮气死都是根据演义而来的,与真正的历史相违背。周瑜死亡的真正原因就是突发疾病。有书君为什么这么说呢?分析原因如下:
1、《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增加小说的可看性,对历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很大的改动,把他写成了一个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人,并虚构了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的情节。
其实,正史中并未有周瑜与诸葛亮会面的记载。诸葛亮毕生仅到过江东一次,见的也仅是孙权,而当时周瑜并不在场。
周瑜作为东吴的主帅,更是不能轻易离开江东地域,因此,周瑜与诸葛亮并未曾有过交集,何来二人的恩怨纠葛?况且周瑜位高权重之时,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一个押送钱粮的官员,还没有机会亲自指挥战斗。大都督周瑜也不会去嫉妒一个官职、军功、名声都不如自己的小辈吧!
2、周瑜既然决定出征讨伐益州,可见出征之前,周瑜的身体还是好好的,自然得的不是因为箭伤未好导致复发身亡。
那么周瑜应该是在路上突发疾病,比如淋雨后得了急性心肌炎或者急性肺炎之类的疾病,又或者是吃了喝了什么不洁净的东西导致突发疾病,导致了死亡。要知道那个时代没有抗生素,一场感冒也能要了人的命。
3、周瑜在去世前写给孙权的信中写道:“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说的很清楚,遇到的是一场“暴疾”,前一天开始治疗,第二天就到了已经知道自己必死。说明这场病来得突然,又非常严重,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已经无法医治。
综上所述,有书君认为周瑜真正的死因是突发疾病。
当然,周瑜得什么病死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周瑜靠自己的雄才大略,力克曹操,让东吴与刘备有了喘息的机会,也让天下三分成为了可能,可谓一代雄才。只可惜大都督周公瑾突然离世,最终没能帮助孙权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我们后世之人也只能在“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本来没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可在看了很多回答的都是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的。没有人来纠正历史上真正情况,那我就简单来说下吧。
我以下介绍的是正史上的一些记载,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三国演义,我感觉三国演义大家从艺术的角度看比较合适。正史上周瑜的胸怀是非常大的,是不会被诸葛亮啊气死的。什么既生瑜,何生亮,完全是杜撰出来的剧本台词,其实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确实有一套,但在领兵打仗这一方面,他离周瑜还真差得远。可能是罗老为了增强三国演义的可读性,虚构了这么一个桥段。
转过来咱们再简单说一下赤壁之战,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总指挥就是周瑜,是没有诸葛亮什么事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周瑜可能就没有见过面,就更别提谁气谁或谁把谁气死了。
正史上记载周瑜是因病而死的,如果非要说为什么?那就怪古时候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吧,咱们现在看来比较小的病,在那个时候可能就会要人命。所以古时候,英年早逝的大有人在。就简单说这么多吧,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下我头条以前的一篇文章“诸葛亮想说气死周瑜的锅,我真不愿意背”。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周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气死不同,根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是在建安十五年打算进军益州的路上,病逝于巴丘,死因据说是在江陵受的箭伤复发,死时只有36岁,因此也有了很多猜测,说周瑜之死是被人暗算。

不过其实在汉代,36岁已经不能算年轻了。古代因为医疗水平差,很多现在很容易治疗的疾病比如天花、肺痨等在当时都是致命的。根据《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记载,根据对出土的汉代和其他朝代墓葬里尸骨的骨龄进行分析,东汉时期的人均寿命只有22岁,一直到宋代,人均寿命也不过只有30岁,在清代也不过是33岁,民国时期是35岁。相比之下,周瑜36岁去世以现代的眼光看固然年轻,在当时也算是比较正常了。
当然周瑜的地位较高,无论是营养条件还是医疗条件都要比当时的平民好的多,但是作为江东的主要军事指挥官,周瑜自赤壁之战开始,到江陵争夺战结束,一直来回奔波,忙于军务,体力、精力消耗也是极大,特别是江陵之战中周瑜右胁中箭,伤势很重,一度卧床不起,这一切都无疑极大的损害了周瑜的身体。
加上周瑜急于进攻益州,在江陵之战以后就积极备战,仅一年时间就打算出兵,可以想见这段时间内周瑜也是非常忙碌的,所以因为操劳过度旧病复发突然病死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在有更有力的证据前,还是没必要太阴谋论。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气死的,而且这个说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并非历史上真实的事件,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绝对不是气死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怎么一个人呢?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江东大族,不仅人长的是高大英俊,而且精通音律,文武全才,《三国志》记载:曲有误,周郎顾。说明周瑜精通音律,能够听出曲中错误予以纠正。
孙策起兵时,周瑜就已跟随,即使没有后来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周瑜在江东也是位高权重,江东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孙策死后,周瑜拥护孙权即位,并协助孙权稳定江东局势,成为江东武将之首,位高权重。
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孙刘联军5万火烧乌林,大败曹操,之后又紧追曹操余部到江陵,又进行了一年的南郡攻城战,周瑜率领联军,在刘备军关羽、张飞的支持下,击败江陵守将曹仁,占领南郡,一时名震天下,四海皆知。
南郡之战结束一年后,公元210年,周瑜在面见孙权时提出攻取益州的计划,孙权采纳了周瑜的计划,在周瑜返回江陵的驻地时,途经巴丘(今湖南岳阳)因病突然去世。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意思是:周瑜性情气度宽弘阔大,大体很得人心,这样一个人,会被气死,完全是《三国演义》的污蔑。
孙权评价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这是来自上司的评价。
刘备评价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是来自盟友的评价。
蒋干评价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是来自同事的评价。
王朗评价周瑜: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这是来自敌人的评价。
这样一个人,会被气死吗?那么周瑜究竟是怎么死的?
周瑜死的时候,年仅36岁,正值壮年,不是一个正常死亡的时间。关于周瑜的死因,有几个说法,但绝对不是气死的。
最不靠谱是死因就是说周瑜是被孙权害死的。理由就是孙权猜忌周瑜,周瑜又功高震主,周瑜在面见孙权后,回驻地的路上就死了,暴毙而亡。这当然是无稽之谈,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可是敌国都没有破,孙权怎么会杀功臣呢,况且当时的孙权正是用人之际,虽然孙权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但当时孙权没有加害周瑜的理由和动机。
第二种说法是病死的,什么病?不知道,反正是急性病,也许是当时流行的瘟疫,也许是其它病,周瑜在面见孙权赶回驻地的路上病死,显然此病是很突然的,周瑜自已也没有想到。
第三种说法是伤口感染而死。周瑜在南郡之战中了箭伤,没有处理好,在当时又没有抗生素,医疗条件相对还没有那么发达,伤口后来受到感染,导致发生败血症,不治而亡。
周瑜之死因,倾向于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当然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根据逻辑推断,只能是这两种死因。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王者荣耀铁血都督周瑜出装打法介绍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