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双面间谍被杀,整个西方都在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
此次事件是西方世界以怀疑为基础对俄罗斯发起的指控,几个西方大国联合起来,不需经国际法程序,就可以给一个非西方国家“定罪”,对其群殴,这样的做法不仅粗暴,而且严重威胁世界的公平正义。道义一旦被篡改和劫持,各种私货就会塞入了以道义为名的霸权活动中。没有足以服人的铁证,以不充分调查为依据指控一个国家,这样的做法除了播种敌意和仇恨外,不会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无非就是接机发难,就间谍?杀个间谍怎么了?处理一下双面间谍怎么了?难道有错吗?
其实没错,干掉叛变间谍什么的行为多了去了。
只不过这次是给了欧美一个借口,没看英国想也不想一口咬定是俄罗斯干的,这件事绝对是俄罗斯干的,然后开始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对于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是双重标准,又怎么可能没有肮脏的政治交易,要知道政治方面向来是很繁琐的,这次效率怎么这么高?
动作也太快了坏的都反映不过来,这他妈才多久啊?
俄罗斯已经被驱逐的几百名外交官了,这效率
至于为什么说以色列全球追捕叛变间谍的事情,被选为全球一致称赞。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是亲西方政府,只要你亲西方,你别说对一个间谍了,你就是打你打个欧美的飞机都无所谓,想想当年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就差和美国打起来了,但是那关系好的也是一个亲密无间呢,不就是死点人吗?那无所谓。
而现在的世界上,只要你能说服了欧美的媒体,那么其他国家就会下意识的引用欧美媒体的语言,那么你就赢得了世界舆论的支持,就这么简单。
别说后面的清算过程,那个属于意外
控制国际社会舆论导向的是美国为首的北约,符合北约意志的得到鼓励,不符合北约意志的给予打击,因此同样是间谍被杀,俄罗斯和以色列待遇是不一样的。
俄罗斯拥有完全独立建造的航母,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核武器,这就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道理很简单,谁干的很难说,但是西方没有证据下就指责俄罗斯,说明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水火不容。西方通过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就是想抹黑俄罗斯国际形象。乌克兰内战、克里米亚、叙利亚、土耳其、伊朗等政治经济军事局势都有俄罗斯影子,极大的影响西方的利益,所以通过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表达对俄罗斯的不满和愤怒。
俄罗斯大使主动要求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商谈间谍中毒案事宜,你认为是俄罗斯心虚了吗?
俄罗斯的作出这种姿态,是在给特蕾莎梅的荒唐尴尬找下台台阶,这不是“得理不饶人”的纠缠,也不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做法,而是“君子坦荡荡”的胸襟体现。
俄罗斯关于“间谍中毒案”向英国提出的所有建议和要求,都被英国强硬的断然一口拒绝。但这次没有,说明英国对俄的敌对强硬态度已有所软化,这有点无可奈何。因为种种迹象表明,特蕾莎梅拿不出谴责俄罗斯的证据,可能也想大事化小。
俄罗斯的这种主动提议不是心虚示弱,而是给英国出了道难题。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曾公开叫嚣过;“让俄罗斯闭嘴一边去”!若英俄双方坐下来谈,就已经打了他一记重重的嘴巴。
在这以前普京已经说了,俄罗斯不指望道歉,只是想维持正常的国际秩序。这话没毛病,还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俄英坐下来谈,会缓和已十分紧张的欧俄关系,分化英美拼凑的反俄阵线,为俄罗斯创造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国际环境,这是俄罗斯急需要的。
谢邀。
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中毒”案越来越扑朔迷离,种种传言五花八门,有“阴谋论”,栽赃,食物中毒,“军用级毒剂为什么杀不死人”,等等,不一而足。
全世界所有的网民们都在疯狂地搜索诺维乔克Novichok,寻找专家访谈。结论是: 暴露于1mm一下就要丧命。
《商业内幕》报道称:“神经毒气杀死人的效率令人毛骨悚然。”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诺维乔克Novichok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
现在,“该死的”人却活了,而且一天一天好起来了。
剧情到此时,本该反转,可是俄罗斯为什么还要继续寻求途径和方法来自证清白呢?
俄罗斯要求和英国一起调查的请求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中被驳回;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的要求同样没有被通过。
无奈之下,只好回过头来再次转向英国外交部要求配合。这一系列举动又给了这个事件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英国外交部的态度似乎也没有先前那么强硬。英国外交部表示,将对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亚历山大·亚古文科大使和外交大臣约翰逊“在适当时候”会晤的邀请作出回应。
声明说,“现在,在本周联合国和国际化学武器监督机构的努力失败后,随着受害者状况的改善,俄罗斯人似乎在寻求一种不同的牵制策略。”
英国政府一直都认为俄罗斯是这起袭击事件的幕后主使,但是又没有办法拿出确凿的证据。
好戏还在后头,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